习近平在福建(九):“习近平同志有思想、有胸怀、有魄力”
2020-07-03 09:54:10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采访对象:贾锡太,1943年10月生,河南镇平人。1990年8月任青海西宁钢厂厂长,1993年2月任青海省省长助理兼省财经委主任,1995年7月任青海省副省长,2000年2月任福建省副省长,2003年1月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采 访 组:邱 然 陈 思 黄 珊 采访日期:2019年9月1日 采访地点:福州西湖大酒店 采访组:贾锡太同志,您好!您2000年调任福建省副省长,在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请您谈谈初到福建时的情况。 贾锡太:我2000年2月12日来到福州,暂住西湖宾馆。我刚在宾馆住下,习近平同志就和几位同志一起来看我。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习近平同志很热情,他刚一见面就和我亲切握手,说:“贾锡太同志,欢迎你来福建工作,你这一路辛苦了!”我说:“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和信任,我能在您的领导下工作,感到很高兴。”我们一边寒暄一边走到小会议室坐下,随同而来的几位同志也都落座了。我一看,这是要开会啊。不过,习近平同志的话题却很轻松。他说:“锡太同志,你长期在青海工作,对那个地方的气候适应吗?你的生活、工作、身体怎么样?简单跟我们聊一聊吧。” 本来我初到福建,刚和大家见面,感觉还有点拘束,但习近平同志这么一说,我一下子就放开了,就跟大家介绍说:“我是1967年大学毕业,当时中央搞三线建设,我就主动报了名,到青海西宁钢厂(原56厂)工作。从普通工人,到厂领导,到政府工作人员,再到副省长,这一下就在青海工作了32年。”习近平同志问:“现在青海发展得怎么样?”我说:“青海省的生态比较脆弱,经济发展也比较滞后,改革开放之后有一定好转。青海的资源很丰富,但开发力度还不够。我当副省长的时候,全省财政收入才二三十个亿。”习近平同志说:“青海是高寒地区,你适应吗?”我说:“我去的时候才23岁,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环境,现在身体也还挺好。”习近平同志说:“我对青海了解得不多,只是在资料上、书本上有一点了解。青海是很好的地方,虽然现在发展比较滞后,但国家在发展,发展总是有层次的,青海会发展起来的。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到青海去看一看。”我说:“你啥时候去,就告诉我,我陪你去!” 接下来,习近平同志就向我介绍福建的情况。他说:“福建的生态环境很好,八山一水一分田,但是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也是比较困难的,福建的经济发展在客观上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之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6项重点工程,一项都没有落到福建,因为那时福建是前线嘛。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情况比过去好多了。我是1985年到福建工作的,那时候的交通还很落后,从福州到厦门差不多走了一天,早上出发,傍晚才到厦门,但那时整个福建已经开始蓬勃向上地发展了,发展到今天,福建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现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