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答卷
2020-12-17 09:28:28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山区农村究竟怎样发展? 让村民们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凝望着村对面的青山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2019年3月10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张林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发言提起了这段往事。 “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里面有米吧?还有芝麻、茶叶、橘皮……”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张林顺代他向乡亲们、向做擂茶的邱彩立大姐问好。 “乡亲们收到总书记的问候,都很兴奋,放起鞭炮,像是过年一样。”邱彩立笑着说,“在东南大学读书的儿子还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说这是‘最高规格的问好’!” 前不久,邱彩立在县里的文博小镇开了一家擂茶馆,生意越来越好。读大学的儿子也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说起现在的日子,她眉梢上都挂着笑。 在此次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细致地询问了常口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厕所改造等情况。 谈起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依然语重心长:“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20多年过去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在当地已成为现实。 常口村依靠良好生态环境,发展起林业、脐橙种植等特色产业,经营漂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人均纯收入比1997年增长了近10倍。 村部前一棵香樟树下,村民们共同立起新的村规碑,上面写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 行走三明,满眼都是绿色。 这座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今年森林覆盖率有望超过80%,2015年以来流域水质始终保持福建第一。 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现怎样的发展?三明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从三明市区驱车约30公里,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旁的万寿岩山中的洞穴隐藏着“远古的秘密”。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18.5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今天,万寿岩已是4A级景区,是福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20多年前,文化遗产保护与矿山资源开发的矛盾却异常尖锐。记者如今在现场依然可以看到,万寿岩当年被削去山顶的残留痕迹。 万寿岩蕴藏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当地一家钢铁厂从上世纪70年代就在山体上采矿,巨大的爆破声始终不断;而认为“山中有宝”、且难以忍受开采带来的尘土污染的当地村民则持续抗议,并呼吁保护山体及洞穴古迹。 1999年,在当地组织下,考古人员在山中有了突破性发现: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号称我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约4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迅速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同志在批示中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宁要保护起来的万寿岩,不要眼前挣钱的石灰岩。 这家钢铁厂立即停止了采矿爆破,虽然这会影响工厂长期效益20亿元以上。 “文物保护让村里大变样,现在年轻人办起了农家乐,搞休闲产业,以后发展机会更多了。”71岁的岩前村村民王源河说。 新时代的三明,红色与绿色交相辉映,工业与文明两翼齐飞,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相得益彰。 “作为老区,三明并没有突出的发展优势,我们也一直以‘中等生’来看待自己,但是沿着正确方向一路前行,我们就会不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 小城何以办成大事? ——以改革为发展根本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发展根本目的,攻坚克难、求变创新,不断创造出新奇迹 12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开幕,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八方来客把沙县这个小城的日与夜搅得火热。 沙县小吃曾经很“小”,从业者多是“泥腿子”出身,“小作坊、夫妻店”是标配,“一元进店、两元吃饱”是最响亮的名号。 沙县小吃如今很“大”,门店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8.8万家,从业者超过30万人,年营业额突破500亿元。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