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长的叮咛
2020-08-20 10:44:05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连长,姓徐名冬苟,江西丰城人士。1975年初,结束了为期一个多月紧张且艰苦的新兵集训,我和其他十几位福建、江西、山东籍新兵一道,欢天喜地来到九江军分区独立营一连服役。 身为“新兵蛋子”,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本班战友,以及几位同年兵,接触稍多一点的,是排长和副指导员。对连长、指导员等,则是敬而远之。尤其是徐连长,块头大嗓门大不说,架势也不小。我私下里给他的“素描”是--五大三粗,是个擅长摸爬滚打、冲冲杀杀的基层军事干部。 这年年底,老兵退伍前夕,出乎预料,连队决定让我接任文书工作。年度工作总结,便成了我要提交的第一份“答卷”。那时,不知道“电脑”“空调”为何物。我先是花了几天时间,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写出初稿,经指导员等连队领导修改后,再用复写纸誊写出来。九江的冬天,寒风刺骨。我们的营房,为单层结构。由于缺少取暖设备,夜间室内室外气温相差无几。虽身披军大衣、脚穿厚棉鞋,浑身上下还是冷飕飕的。一天晚上,为了完成总结的“扫尾”任务,“熄灯号”吹过很久了,我独自一人,还在队部加班。 “嘭、嘭、嘭!”这么迟了,谁敲门呀?我边猜测边去开门,原来是徐连长。我条件反射一般,两腿并拢,标准立正:“报告连长,我正在赶写总结。完成了,再休息。”连长径直走到我的案前,俯下身子,瞄了几眼,语气缓缓地说:“嗯,书法不错,柔中有刚。”连长顿了顿接着说,“夜间气温低,不要着凉了。这是我刚烧的开水,你睡前泡泡脚暖暖身子。”说罢他把开水瓶往桌上一放,转身离去了。我顿时呆住了:连长原来也有“另一面”--粗中有细、外冷内热!随即,感激、兴奋、惭愧等几种不同的心情,同时涌上心头,连长的形象也在我心中亲切了起来。 孰料,不久后“内热”的连长,却向我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那是1976年4月初的一天晚上,连队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研究发展新党员。 “张桂辉同志入伍一年多来,学习认真、训练刻苦、工作积极、上进心强……我同意桂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讨论到我的时候,身为党支部副书记的徐连长,先是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继而话锋一转,“但是,我对小张有一点意见--工作不够认真、作风不够严谨……”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当年,军队战备之弦绷得较紧。除了炊事班,全连官兵不单人人配有真枪实弹,而且连队还储存有部分备用弹药,日常由文书负责保管。我在接交时,老文书先一箱一箱,再一盒一盒,最后清点散装弹,几个数字乘的乘加的加,便得出库存子弹总数。移交人、监交人、接交人分别在移交册上签字后,移交工作就算顺利完成了。 老兵离队后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把自己“关进”弹药室,独自一人整理弹药,既是熟悉“家底”,又是重新“盘点”。结果发现,一只弹药箱内两个铁皮盒中的一盒,已被打开过,而移交时是按整箱计数的。细加清点,发现“7.62”步枪子弹少了近百发。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如实汇报。分别挨了连长、指导员的严厉批评,我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不成想,事隔数月,在全体党员面前,连长又把它“抖”了出来,让我既难过又委屈。 不成想,次日晚上,连长主动找我谈心。开导我放下思想包袱,认真吸取教训,并循循善诱:你刚入伍,来日方长;今后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你要知道,认真既是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77年6月,我“提干”离开了与战友们朝夕相处两年半的连队。后来,连长也提拔到县武装部任职;再后来,我从九江调回了福建,连长则转业去了丰城煤矿。从此与连长失去了联系,但他对我的叮咛,成了我最可贵的“礼物”,始终珍藏在心上,并常常用来对照检查自己。时间长了,认真,成了我的行为习惯:几十年间,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不论搞宣传,抑或做党务,即便不能做到一丝不苟,也绝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时光如水。转眼45年过去了,徐连长的叮咛,像一记警钟,常常在耳边回响,提醒着我,不论是对待工作,抑或是对待创作,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得益于此,我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处级干部;从一名业余作者,加入了中国作协……回首过去,我很清楚,点点成功、小小进步,都是在“认真”基础之上取得的!(张桂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