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二代”:创造于泥火之间
2018-05-24 10:37: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魂牵建盏,情洒一方热土 长长的马尾辫低垂于脑后,瘦小的身材,清秀的面庞,高挺的鼻梁骨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举止言谈落落大方,眼前这个优雅的女孩,名叫许杰。2012年,许杰从厦门集美大学毕业,就业于厦门某科技公司。一年后,热爱自由的她辞去了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总感觉到故乡泥与火的召唤。”许杰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回到家乡水吉,跟随父亲许家有“倒腾起了泥巴”。 谁说女子不如男,那瘦小的身躯里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在建阳区水吉镇池中村,常常能看到许杰在长达43米的龙窑,也是目前全建阳区最长的龙窑前忙碌着。除了能够熟练地完成电烧建盏的一整套工序,翻山越岭采矿石、找泥巴,通宵达旦看窑火,不管多脏、多累的活儿,许杰总能举重若轻,一一完成。 历经五年的刻苦钻研,许杰不仅羽翼渐丰,还帮助父亲利用互联网拓宽了销售渠道,创新了运营模式,成为父亲的得力干将。许杰表示:“作为一名新生代手艺人,会加倍努力,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建盏文化品牌。” 建盏特有的魅力不仅深深招引着许杰,在水吉镇的另一个村落里,也有一位被这穿越千年的魅力所吸引的少年——孙福昆之子孙寒风。今年22岁的孙寒风,穿着一件宽松的浅蓝色布衫,眉宇之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去年夏天,他踏出了江西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学院的校门,跟随着父亲孙福昆和哥哥孙寒冰,踏上了这薪火相传之路。学习陶瓷工程专业的他深谙现代陶艺的各种风格、流派、材料和工艺,丰富的理论知识让他不断探索着建盏的各种可能性。孙寒风表示,建盏文化及烧制工艺理论方面曾出现过断层,烧制方法主要来源于老一辈的经验传授,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能为建盏文化及工艺理论系统化作贡献。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