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宋慈》之十四转战江西
2015-09-30 12:37:57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宋慈调任江西提刑,并兼任赣州知州。而当时,宋慈在广东尚未干满一年。朝廷为何将他匆匆调往江西呢? 这是因为当时赣州私盐问题严重,盐贩子武装走私猖獗。私盐,指的是违反朝廷规定私自买卖的食盐。盐贩子,指的是在食盐流通领域擅自贩运买卖私盐的人。在当时,私盐贩的性质就是贼寇,被称为“盐贼”、“盐寇”等。为了打击私盐走私,朝廷颁布了许多查禁私盐的法令。如法令规定贩卖私盐,三人以上处死其头目,若敢拒捕者,格杀勿论。然而,由于盐的利润在一切行业之首,敢以身试法的盐贩子往往屡禁不止。在江西、福建、广东边界的山地一带,老百姓长期以来吃盐不方便,武装走私来自广东沿海的食盐由来已久。由于赣州僻处一隅,地瘠民贫,每遇农闲,一些农民就聚集起来,外出到福建、广东一带贩私盐。这些盐贩子多半是一些亡命之徒,他们既反抗官府,也打劫平民,搔扰江西、福建、广东沿途州县。由于他们人多势众,手中又有武器,沿途的州县对他们是无可奈何。而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仗有武力支撑,还学官府搞强行摊派,强买强卖,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因此,朝廷要派一得力干将前往赣南整治。 宋慈到任后,立即下令各个州县要严密布防,以防盐贩子的搔扰。随后,他借鉴了唐代的“伍保制”,实施“保伍法”。唐代人以五家为伍,又相互担保,因此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宋慈也以“保伍”作为基层的户籍编制,即五户人家为伍,相互立保,互相监督控制,只要有一家或一人出事,五户人家都要受到牵连。这样一来,使那些在农闲时要结伴外出贩私盐的人很容易被邻居及时举报,这就强化了官府对基层社会的治安控制,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了武装贩盐事件的发生。宋慈还下令各个州县要严格出入境检查,使得盐贩无处藏身。 “保伍法”推行之初,一些官员对此持有异议。因为当时赣州境内出现整个村庄全体贩盐,在这种大众化贩盐的情况下,“伍保制”能发挥多大作用,令人怀疑。然而,随着“保伍法”的推行,盐贩子逐渐销声匿迹,赣州境内道路畅通,秩序安定。因此,众官员对宋慈大为佩服。 宋慈在推行“保伍法”的同时,还意识到私盐之所以能够在山乡畅通无阻,除了官府鞭长莫及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百姓吃盐困难,于是他要求城镇的官盐市场向山乡适度倾斜,而且保持盐价稳定。一时民心大服。 宋慈将治理的情况上报朝廷,受到了重视。随后,朝廷将他的方法推广到私盐走私同样猖獗的浙江诸州县,令仿效执行。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