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高层次人才——“利益共同体”让企业与科技相拥
2022-01-11 09:50:41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温柳婷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克里斯丁·谭喜欢茶叶。”这在建阳茶业界,已经广为人知。 “克里斯丁·谭”原名ChristineTan,是新加坡籍的福建省级科技特派员,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入选国家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和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于2019派驻南平市建阳区,并服务于福建智云动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智云动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南平市本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农业,工业,城市等领域提供数字化升级等软件与智能技术服务。 在区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的牵头下,克里斯丁·谭与智云动能于2020年结为“利益共同体”。由此,克里斯丁·谭不再仅仅作为科技特派员为智云动能提供服务,而是进一步联结为共同协作、互利共赢的紧密整体。克里斯丁·谭与以往科技特派员更多以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的服务方式不同,克里斯丁·谭更多是与智云动能共同开发,同步转化科技成果。 为了体验揉捻工艺和制茶过程,克里斯丁·谭几乎跑遍了建阳和武夷山的大小茶山,聊起茶叶也能头头是道。能够发生这一改变,究其原因便在于“利益共同体”这一机制,克里斯丁·谭与智云动能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我们和克里斯丁·谭博士合作,打破了原来‘可顾可不顾’的‘顾问模式’,让她参与到我们的具体项目中来,让企业与科技相拥,实现科研与创收的双赢。”智云动能公司负责人项凤华说道。 变化不仅体现在克里斯丁·谭博士的服务方式中,更体现在角色意识的转化上。利益共同体机制成功让科技特派员“转客为主”,科技特派员不再只是企业经营之外的“客座教授”和“技术顾问”,而是成为公司的“所有者”“管理者”。 过去一年中,针对智云动能研发中遇到的跨学科难题,克里斯丁·谭主动帮忙联系了通信、芯片、农业、生物、气象等领域的专家,集思广益,为解决研发中的诸多重点、难点问题,疏通跨学科、跨领域的许多堵点提供了巨大助力。还主动提供产品应用机会和场所,联系潜在用户群体,帮助公司实现了产品覆盖领域由单一到多元,服务范围由狭小到广泛的跨越。 “我们与克里斯丁·谭共同开发‘茶小智’体系产品,从乌龙茶机械加工数字提升设备、可视化工业生产和仓库管理、到农产品标准化和溯源,提供‘数据即时服务’的整套解决方案。”项凤华说,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智云数控软件平台,结合硬件SmartC智能控制器、工作站和传感系统,赋能工业生产客户更深层地分析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率,从而减少制造成本,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标准化。 “通过科技特派促进的利益共同体,我们把论文写在土地,也携手共同取得丰富的知识产权成果,其中包括发明专利申请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10项,发表期刊论文3篇。今年已经快速普及数字农业的新基建模式,预计明年能在全省复制推广落地。”克里斯丁·谭说道。 克里斯丁·谭与智云动能共同开发全省首个闽北乌龙茶机械加工数字云工厂高效管理平台,入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外国专家引智项目和福建省科技特派补助项目;共同开发的“农业农村物联网公共使能平台”被评为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1年优秀项目,成为全省三个入选项目之一。 在克里斯丁·谭的帮助下,智云动能开发出新的物联网通用控制器,打通农场上老旧农业设备、传统农业设备的壁垒,完成设备连接上网的突破,实现农场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开发出移动式传感器,取代传统人工的化学试剂盒的环境监测方法,解放农民劳动力,提升农场管理和生产率。建立自动化、标准化、可复制性强的绿色生态数字农业模式,其中,2020年室外防水版本的两款产品已取得国家级CMA和CNAS产品测试认证。 在克里斯丁·谭和智云动能公司的通力合作下,2021年科技特派员项目“科技特派+数字农业”和技术成果转化模式已成熟,适用于多元化农业场景,落地到21个科技特派示范点。其中农民企业的农业示范点10个,政府或国企单位的示范点11个,总服务的农户10家(其中9家农户实现利益增长),农民示范点面积939亩。政府单位或农户的其他辐射推广农场面积2287亩。克里斯丁·谭指导的1个高效生态智慧养殖示范点也入选为国家项目示范点。(邱冬勇 李家盛) |
相关阅读:
- [01-11] 黄坑:烟苗“穿新衣” 发展有保障
- [01-11] 践行“绿色低碳”办赛理念建阳区876亩省运会碳汇林建设启动
- [01-11] 文旅融合 考亭步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