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菜淡饭惹祸端
2021-09-28 20:43:23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在建阳考亭书院里,悬挂有朱子亲笔写的“四本”联。“四本”即朱子教诲世人应做到: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朱子把“勤俭”看作管理家业的根本,可见 “勤俭 “于治家的意义,勤俭是君子之德,勤俭必敬业节用,应不奢不吝。 都说朱子节俭是出了名的。平日生活开支颇为节俭,他牢记”衣取遮体,食取充腹“的治家格言。从不奢侈铺张,宾朋聚首也是以茶当酒,精舍学子的膳食通常是粗茶淡饭,最常见的饭菜就是糙米饭及熟茄蘸盐姜汁。在精舍旁的园圃里,种上的茄子已经深紫一片,每当学子们尝到茄食时,都美称其为”极品红“。 朱子五十四岁时,再度辞官回到武夷山。在五曲的隐屏峰下,创办了武夷精舍,收徒讲学。四方八面学子听到消息,纷纷兵箧负囊前来受学听讲。 浙江黄岩有个财主的儿子叫做胡纮,他听说朱子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儒,就动了心思。这个纨绮子弟突然心血来潮,也不远千里来到武夷山。一路上游山玩水,悠悠自得,心中想着:这一去依附名师,学些理学也可以装饰门面,不会被人讥为不学无术。再说,学点经学,说不定还可以作为敲门砖,混得一官半职呢!就这样,他异想天开地走进武夷精舍。 当他来到武夷精舍拜谒朱夫子后,朱子以平日对待学子的礼节接待他,主食是糙米饭,佐餐的菜照常是熟茄。胡纮一见桌上没有鸡鸭鱼肉,只是农家常见的粗饭淡菜,心中老大不快。连着数餐都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这位阔公子实在忍受不住清淡生活,觉得朱夫子太迂腐,不近人情。自己从远道而来拜师求学,总得备点好菜款待才是,如今餐餐粗菜淡饭,这不是有意冷落自己吗?为此,他经常在背后发骚:“这实在不近人情,宰几只鸡鸭,置一壶米酒,偌大的武夷山难道做不到吗?”过不惯这种清苦生活的他,不久就溜走了。 淳熙十一年(1184)二月,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朱子偕友朋登舟坐定后,即乘兴吟道: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这是《九曲棹歌》的小引,随后便引出对武夷奇绝处的吟唱,每曲的赞诗各四句,朱子在文友的赞叹声中顺序歌吟了一曲、二曲……八曲。正吟得兴起,轻舟已驶近终点处的溪流中。众人举目向溪畔远眺,只见沃野初碧,一马平川,桑麻蔽野,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淳朴古风犹存。众人异口同声地赞叹曰:“真乃陶公笔下的桃花源也!”朱子以手击水,也赞曰:“诸公妙喻,且令我续诗道来。”他立即口占四句,结束了《九曲棹歌》的最后一节: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众人齐声叫好。其中诗意不说自明:舍此佳地而欲再访桃花源,那除非人间之外别有天地了。 此后,《九曲棹歌》被誉为武夷绝唱,立即传遍武夷,纷至沓来寻胜的游客争相唱和,名诗不胫而走,传颂一时。 可是,就是那位来到武夷山求师时由于每天只食粗饭淡菜而对朱子怨恨在心的纨绮公子胡纮,与反道学的喽罗们在密室内碰头,出坏点子伺机报仇。他们抓住最后一句“除是人间别有天”,硬诬朱子目无当朝天子,欲在人间另建朝廷。庆元二年(1196),胡纮一伙便罗织罪名。在一份奏论朱子的劾章里写道:“……至和储用的诗,有‘除是人间别有天’之句,人间岂容别有天耶!其言何止怨望而已!熹之大罪五也!” 其实朱子写的《九曲掉歌》,是与朋友一道游九曲的唱和诗,硬是被胡纮罗织来给朱子定罪! 因胡纮写此奏折时因依附权贵当上朝廷要员,即任监察御史。之后,他又将炮制的劾章授给了新任监察御史沈继祖,当年十二月把这份奏折呈送给朝廷。奏折中除了栽诬、罗织此条大罪之外,还列举其他5条“罪状”,诸如:“不孝其亲”,“屡被召命,偃蹇不行”,“不顾祖宗之典礼”,“玩侮朝廷”和“私移县学”等等,使得朱子落职罢祠。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子为了避祸,回到建阳考亭。风声较紧的时候,他就随着心腹门生先后踏遍了古田、顺昌、泰宁、霞浦、福鼎、闽侯、闽清、连江等地躲避灾祸。最后逝世于考亭。 虽说朱子一家勤俭持家,因粗茶淡饭待客引来祸端,却真实印证朱子一惯以来秉持节俭家风的良好习惯。只不过他遭遇到的是贪图享受,趋炎附势,伺机报复,心胸狭窄的奸人,才惹此冤祸。(李家林)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