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村民的“筷”乐生活
2021-08-16 08:49:59 来源:建阳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风吹竹浪千万层,涛声悦耳百鸟鸣。 立秋已过,暑热未消,走进建阳区黄坑镇三峡民族村,放眼望去,一座座竹山相连,漫山遍野的根根翠竹,是当地竹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金库”。 “我们三峡村是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黄坑镇竹筷生产第一村,拥有毛竹林1.2万亩,竹制品加工企业31家,带动村民就业900余人,每年为村民增收3200万元。去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约3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2万元。”三峡村党支部书记杨进德介绍。 然而,过去的三峡村却是另一番景象。 2006年以前,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000元,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食用菌过活,村里只有几家家庭式竹制品加工作坊,村集体基本无收入。 如何改变现状?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展开热烈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通过实施标准竹山管理办法,以及开展生态林保护行动,几年后,竹山的毛竹变粗了,价格也从每根5元涨到20多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动起了精加工的念头。 “我们这里的毛竹竹节长、竹壁厚、密度高,最适合做竹筷。村里很多竹筷公司都是从家庭作坊一步步做起来的。”福建星星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彭炳贵说,他在村里较早成立公司并与浙江的企业合作生产竹筷。2015年,他投入600万元,引进“生物质汽炭炉”等设备及生产技术,以生产竹筷的下脚料为原料生产机制炭。 继星星竹业之后,村里大大小小的竹制品企业慢慢多了起来,其中春晖竹木业有限公司的产值更是位列全镇前三。“企业常年有六七十个工人,每年光工人的工资支出就要30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王向阳说。 “我在生产车间上班,老婆在包装车间上班,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八九千元。”52岁的周锦亮是三峡村村民,每年竹山上可收入4000多元,夫妻俩在春晖竹业有限公司打工,每年工资收入约10万元,一家5口人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为做大做强竹筷产业,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让村民享受更多红利,三峡村党支部牵头,联合31家竹制品企业成立了“筷乐”竹筷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双行者”品牌。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建立了“1688电商营销网络”,对竹农的竹子进行统一购买、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合作社企业年总产值超2亿元。 杨进德表示,近几年,三峡村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里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示范村、福建森林村庄,南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星级示范村、南平市金星村党组织等荣誉,村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卢国华 江苏闽 饶海燕 图片由黄坑镇人民政府提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