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红色记忆 > 正文

孟东老:我在朝鲜当修路工

2021-05-08 15:21:36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沿着蜿蜒的山路,笔者来到水吉镇陈地村,远远地看见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孟东老迎面走来,精神矍铄,身体很是健朗,他拒绝了我们的搀扶,引导着我们来到他家门前,和我们分享那段朝鲜的峥嵘岁月。

一腔热血 瞒着家人独自参军

孟东老,1929年出生于水吉镇陈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次年,年仅22岁的孟东老听到征兵的消息后,一腔热血,瞒着父母偷偷跑到征兵处报名,他说:“当时没有汽车,非常不方便,报名要去其他村,也没和家人说,如果说了,肯定去不了。”第一批征兵结束后,孟东老随着新兵队伍一直步行到建瓯才坐上赶赴沈阳的火车,随后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孟东老说,他当时在陈毅将军的27军,是一名工兵,主要的工作是修路,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里,一直把路修到前线。

独在异乡 艰苦磨炼显英雄本色

回忆起朝鲜的冬天,老人不假思索的说了句“很冷”,刚到朝鲜是11月份,朝鲜已经开始下雪了,虽然穿着棉袄,但还是刺骨的冷。部队里的战友都是山东人,就他一个外地人,战友们大多说的都是普通话,而他说的却是家乡方言,沟通很不方便,为此,孟老便下定决心要学习好普通话,好在战友们都很照顾他,也很愿意教他,慢慢的就融入了这个集体。后来还学着认字,以及学会了各种修路的技巧和本领。

说到修路,孟老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地洪亮了些许:“当时,敌人的飞机太多了,经常来巡逻,大家几乎都是晚上干活,白天躲在树林里不敢出来。”到了下雪天,积雪非常厚,一到晚上,气温更低,路面都被冻住了,为了让汽车通行,战士们只能用铁锹凿开道路两边,挖出一条条甬道。之后用烟熏冻土,冰化了,路就通了。“因为天气原因,我们的手、脸、脚全部被冻坏,但看到战友顺利通过我们修的路,心里都非常的开心。”孟老说道。行军路上,经常有敌袭,路被炸得坑坑洼洼,孟老和战友就得去抢修,任务非常的重。

当年条件艰苦,到驻扎的地方,后勤部队没有住的地方,孟老他们只能自己动手盖茅草屋。“我们有时还帮当地老百姓种种稻子,有一次敌机来了,疯狂的轰炸我们,大家都躲了起来,部队的马也跑丢了,只有我跑了过去,”捡“了这匹马,带了回去,获得了三等功。”孟老满脸荣光地回忆道。

铁血战士 修路人也能奋勇杀敌

“我在朝鲜不仅仅只是修路,也是有带枪的,也是杀过敌人的。”说完老人家颤巍巍的掀起裤脚,右腿一大片的伤疤显露在大家的眼前,伤口虽已经愈合,但不难想象当时的危急,和老人的交谈中得知,这是当时被敌人的炮弹炸的,还好孟老躲得及时,只炸伤了腿。“如果前线的敌人过来了,侦察兵会立即通知我们,大家立马的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背在后背步枪,迅速把自己藏进树林或躲在岩石后面,双方对战时,大家有时会脱下帽子放在另一侧,让它露出来吸引敌人的炮火,而自己在另一侧阻击敌人,战争非常的惨烈,伤员不断被抬了下去抢救,浑身是血,有的活了下来,也有许多战友直接倒在面前,牺牲了。”讲到这儿,老人家深陷的眼眶有些湿润,喃喃到:“人在就有前途,人没了就没有用了……”谈话间,老人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刻……

现在,孟东老与女儿女婿居住在一起,闲来无事会捣拾捣拾他家门旁的小菜地,生活很是惬意,但有时他也会坐在门前发发呆,回忆那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苦岁月……(刘宇)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