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东老:我在朝鲜当修路工
2021-05-08 15:21:36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沿着蜿蜒的山路,笔者来到水吉镇陈地村,远远地看见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孟东老迎面走来,精神矍铄,身体很是健朗,他拒绝了我们的搀扶,引导着我们来到他家门前,和我们分享那段朝鲜的峥嵘岁月。 一腔热血 瞒着家人独自参军 孟东老,1929年出生于水吉镇陈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次年,年仅22岁的孟东老听到征兵的消息后,一腔热血,瞒着父母偷偷跑到征兵处报名,他说:“当时没有汽车,非常不方便,报名要去其他村,也没和家人说,如果说了,肯定去不了。”第一批征兵结束后,孟东老随着新兵队伍一直步行到建瓯才坐上赶赴沈阳的火车,随后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孟东老说,他当时在陈毅将军的27军,是一名工兵,主要的工作是修路,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里,一直把路修到前线。 独在异乡 艰苦磨炼显英雄本色 回忆起朝鲜的冬天,老人不假思索的说了句“很冷”,刚到朝鲜是11月份,朝鲜已经开始下雪了,虽然穿着棉袄,但还是刺骨的冷。部队里的战友都是山东人,就他一个外地人,战友们大多说的都是普通话,而他说的却是家乡方言,沟通很不方便,为此,孟老便下定决心要学习好普通话,好在战友们都很照顾他,也很愿意教他,慢慢的就融入了这个集体。后来还学着认字,以及学会了各种修路的技巧和本领。 说到修路,孟老说话的声音不自觉地洪亮了些许:“当时,敌人的飞机太多了,经常来巡逻,大家几乎都是晚上干活,白天躲在树林里不敢出来。”到了下雪天,积雪非常厚,一到晚上,气温更低,路面都被冻住了,为了让汽车通行,战士们只能用铁锹凿开道路两边,挖出一条条甬道。之后用烟熏冻土,冰化了,路就通了。“因为天气原因,我们的手、脸、脚全部被冻坏,但看到战友顺利通过我们修的路,心里都非常的开心。”孟老说道。行军路上,经常有敌袭,路被炸得坑坑洼洼,孟老和战友就得去抢修,任务非常的重。 当年条件艰苦,到驻扎的地方,后勤部队没有住的地方,孟老他们只能自己动手盖茅草屋。“我们有时还帮当地老百姓种种稻子,有一次敌机来了,疯狂的轰炸我们,大家都躲了起来,部队的马也跑丢了,只有我跑了过去,”捡“了这匹马,带了回去,获得了三等功。”孟老满脸荣光地回忆道。 铁血战士 修路人也能奋勇杀敌 “我在朝鲜不仅仅只是修路,也是有带枪的,也是杀过敌人的。”说完老人家颤巍巍的掀起裤脚,右腿一大片的伤疤显露在大家的眼前,伤口虽已经愈合,但不难想象当时的危急,和老人的交谈中得知,这是当时被敌人的炮弹炸的,还好孟老躲得及时,只炸伤了腿。“如果前线的敌人过来了,侦察兵会立即通知我们,大家立马的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背在后背步枪,迅速把自己藏进树林或躲在岩石后面,双方对战时,大家有时会脱下帽子放在另一侧,让它露出来吸引敌人的炮火,而自己在另一侧阻击敌人,战争非常的惨烈,伤员不断被抬了下去抢救,浑身是血,有的活了下来,也有许多战友直接倒在面前,牺牲了。”讲到这儿,老人家深陷的眼眶有些湿润,喃喃到:“人在就有前途,人没了就没有用了……”谈话间,老人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刻…… 现在,孟东老与女儿女婿居住在一起,闲来无事会捣拾捣拾他家门旁的小菜地,生活很是惬意,但有时他也会坐在门前发发呆,回忆那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苦岁月……(刘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