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不倒 薪火不灭
2021-04-23 16:34:20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初春清晨,迎着些许雨露,登上潭山公园。刚到顶坡,建阳革命历史纪念馆便映入眼帘,清冷而肃静的展馆内,记录了这片土地的革命历史。 建阳的革命之火,起源于一个叫做陈顺昌的青年。1926年,建阳籍的他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中师范就读,开始接受新思想,参加了各种革命活动,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27年,返回建阳后,他开始在中共闽北临委的领导下,在周围秘密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对象。1928年1月,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建阳县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建阳支部在童游成立。 1929年,陈顺昌先后带领民众参加了上梅暴动,在崇山峻岭中开展游击战争。随着革命焰火在建溪两岸熊熊燃起,民众队伍逐渐扩大,秘密武装割据的局面基本形成。1930年7月,党中央决定将闽北、赣东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合并。 10月,在澄浒村(今属兴田镇管辖)正式成立建阳县行动委员会和县苏维埃政府,由陈顺昌任县行委书记,从崇安调来邱有贵担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2月,中共建阳县委成立,并将武装队伍命名为建阳县独立营,营长罗荣贵。建阳独立营存在的七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参加各种战斗近百次。 由于建阳处于闽北中心的特殊位置,使之成为邻县党组织及苏维埃政权成立的重要区域。1934年,中共闽北分区委又开辟一块重要根据地--建松政根据地,下辖政和(东平一带)、水吉(漳墩一带)、松溪(路桥一带)、浦城(水北一带),后来这块根据地成为闽北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 1934年10月,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转移。1935年2月,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中共成立了西南战区,范围为建阳莒口、将口、麻沙和原属中国建阳县委管辖的崇安西南部分星村、澄浒、曹墩、桐木等乡镇村,为党、政、军三位一体的一级组织。建阳县委书记汪林兴任西南战区书记,继而由邱有贵接任。战区下辖西南战区独立营,由建阳县独立营抽调大部分人员和星村游击队组成。1936年西南战区独立营先后恢复建阳、崇安一带多个党支部,形成了崇阳游击区,闽北游击区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5年,闽北独立师一部在师长黄立贵率领下,挺进邵(武)顺(昌)建(阳)地区,与国民党新十一师两个团激战两昼夜歼敌300多人,进入建阳华家山一带与邵武独立营汇合,之后在华家山建立中共邵顺建县委。此后,以建阳华家山、太阳山为中心的邵顺建地区,成为闽北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极其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东南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建阳成为福建抗战后方的重要据点之一。此时,为了抗日的民族大业,中共建阳县委领导的建阳独立营除留下一个班的武装外,其余全部编入新四军。但在新四军开赴前线不久,国民党当局却背信弃义,于1938年4月11日凌晨,包围了中共建阳县委驻地麻沙梁仰,捕杀了邱有贵、李金生、刘家只等人,中共建阳县委被迫解散。 为加强对建阳抗日工作的领导,1938年,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先后委派共产党员叶独青、林汝楠、庄征到建阳开展统战和抗日救亡工作。抗战时期,沿海汽车工人全部内迁,大量汽车工人云集建阳。叶独青以建阳县抗敌后援会干事的身份,在汽车工人中四处开展活动,成立了“闽北汽车技工抗日后援总队”。 1939年10月,中共省委派粘文华到建阳、邵武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地下交通站。1941年4月,建阳城区中共地下党组织为配合根据地斗争,利用警察抓捕汽车工人事件,组织发动建阳汽车工人进行大罢工,促使国民党建阳当局释放被抓捕的汽车工人。 抗战时期,地下党组织为党输送干部、传递文件、购买枪支弹药和药品,有效保证了省委与闽北根据地的联络和干部往来安全,为输送情报和物资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迅速打开闽北地区局面,对抗国民党的进攻,省委增派武装力量到闽北。1947年,闽北地委根据省党代会的精神,成立了闽北游击纵队,以及浦(城)水(吉)崇(安)边区工作委员会,邵(武)顺(昌)光(泽)建(阳)边区工作委员会,加强闽北武装力量。 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横渡长江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千里追击从长江南岸溃逃的国民党刘汝明、李延年两个兵团。5月9日,解放军越过分水关,解放了崇安县。建阳县国民党头目听说崇安被解放,仓皇逃走。5月11日夜,解放军一三四团的前卫部队就将建阳城四面围住,11日凌晨,建阳迎来解放。(杨希希/整理)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