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党组织和苏区创建人:陈顺昌
2021-03-26 15:44:30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陈顺昌,1905年生,建阳童游人,家境贫困,其父陈石仔以做糕点谋生。 陈顺昌在六七岁时就协助其父将糕点端去沿街叫卖。他自幼聪慧灵活,在沿街叫卖糕点时在与各方买主打交道中培养了应付自如的能力。其父病故后已出嫁的亲姐收养了他。两年后,其姐节衣缩食,挤出一些钱让他去私塾就读。为了减轻经济负担,陈顺昌利用中午与晚上放学的时间,向熟悉的糕点店批来饼食上街叫卖,至1921年,其姐又送他到建瓯培汉中学就读(当年建阳尚无中学,当时培汉中学的学年制为四年,未分高初中)。1925年毕业后,因家庭贫苦找工作十分困难,其亲姐经过一年的筹划,又让陈顺昌去报考师范学校。结果,他一举考中省立福州第一中学师范部。 在福州第一中学师范部,陈顺昌接触到进步思想,极大地开拓了视野。入校不久,他就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与闽北籍的同学张固、朱民生及陈良英等一起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26年底,陈顺昌因其积极投入革命宣传的表现,由团转党,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并担任省立福州第一中学团支部干部。 1927年4月3日,福州、厦门等地暴发了“四·三”反革命事变,与陈顺昌交往密切的张固、朱民生等均被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陈顺昌避过此劫。当年9月,在中共闽北临委福州办事处成立之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派陈顺昌返回建阳,参加崇安特支,负责建阳党组织成立工作。 陈顺昌返回建阳后,利用他青少年时期在童游的关系,秘密物色发展对象。与陈顺昌在私塾同窗共读的好友李庄捷、丁荣库两人经过考核发展为党员,另外,又将两名可靠的外地工匠发展为党员。1928年1月,在童游陈顺昌的住宅中成立了建阳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建阳支部,由陈顺昌任支部书记。 1928年底,为配合崇安的农运工作,陈顺昌来到与崇安接壤的回潭、石维下等村开辟工作。经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在回潭、石维下一带(包括崇安管辖的南树下等村)的20余个村庄,都建立了民众队组织。其中,以石维下村最为突出,全村55户农民除1户与五夫镇恶霸詹树政有关系的除外,其余54户贫苦农民都参加了民众会。 1929年1月,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共建阳支部发展升格为中共建阳特别支部,陈顺昌任特支书记。建阳特支归崇安县委领导,1930年3月,中共闽北特委成立后,建阳特支改由闽北特委领导。 参加燕子岩会议后,陈顺昌回到建阳率民众队参加第二次崇浦农民暴动。暴动胜利后,陈顺昌被增补为崇安县委委员。1929年农历正月,陈顺昌再次组织石维下等村民众队员200余名,参加攻打五夫镇,失败后,陈顺昌吸取教训,从民众队中选出精干队员,组成农民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与此同时,建阳特支的发动地区逐步扩大,除某些大集镇外(如兴田、将口、麻沙、莒口等),几乎所有村庄都有了民众组织和民众队的组织。至1930年夏,武装秘密割据的局面基本形成,为不久后建立建阳苏区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0年10月,建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陈顺昌任县委书记,带领县委一班人狠抓苏区各项建设事业,把建阳根据地建成为基础相对牢固、群众基础较好的闽北根据地之一。1931年9月,陈顺昌以闽北分区3名代表之一的身份,到江西葛源参加赣东北省全省党代会,并在闽北分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闽北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随后,又被选为闽北分区苏经济委员会主任。在调离建阳后,还担任闽北分区苏文化部长兼闽北苏区首府大安区的区委书记,以及闽北分区党校主任等职。 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之后,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党内自上而下开展肃“AB团、改组派”运动,陈顺昌蒙受冤曲,于1934年冬遭错杀。1956年已由中共崇安县委正式给予平反昭雪。(通讯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