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文体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陈澄:加强剧种间交流合作

2021-03-09 14:58:3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袁思陶、邢贺扬)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参加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一级演员陈澄接受新华网专访,就如何加强剧种间交流合作提出建议。

陈澄介绍:“近几年,国家对于戏曲的各个项目扶持力度很大。就我们江苏省而言,也形成了很好的接轨。诸如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百名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江苏省艺术基金》等项目,目标明晰、扶持得力,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陈澄认为,从我国传统艺术领域的传承来说,“名师带徒”是最传统的,也是最有效果的传承方式。与此同时,她表示,各剧种之间名师的交流也很重要。

“国内众多戏曲门类,剧种的声腔是自己的,语言是自己的,但在表演上是可以彼此相通的,甚至是值得相互学习借鉴的。京剧史上就曾有非常著名的徽班进京。”陈澄说,“以我本人为例,虽然是淮剧演员,但师父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胡锦芳。此外,我还从越剧、黄梅、沪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了很多养分,丰富了自身。名师之间打破剧种壁垒,建立长效化交流沟通,这对于演员表演、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滋养自身剧种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澄建议,我们可以采用本剧种名师“走出去”、他剧种名师“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各剧种的名家交流切磋。在戏曲的历史上,那些能够留存下来的经典,都曾得益于历代戏曲名家开阔的视野、开放的眼光。

陈澄在调研中发现,此前剧种间的交流,大多是以个体自发的形式开展,涉及整个院团层面的交流较少。她建议,可以通过长期的、项目化的形式,用于各剧种各院团彼此间的交流,让更多青年演员能吸取更多养分、兼收并蓄、继续前进。

“但这种模式的交流切磋,是需要资金支持的。”陈澄建议,“是否可以划出一部分专门经费,用于跨剧种、跨剧团之间的学习交流。既是互相学习,也是培养青年人才、实现良性传承的一种做法。”

此外,陈澄认为,在同一个剧种内,可以尝试不定期的交流合作,打破流派和区域界限,进行诸如一个剧目几个团体共同完成的实践性演出。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名家的带头作用,强强联合、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