廌山文脉悠悠 道南理窟尚存
2020-12-31 15:51:05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在麻沙镇长坪富垅村,曾经出现一位影响宋代理学进程的人物,这人便是游酢。“程门立雪”这个成语老少皆知、脍炙人口。而程门立雪的典故就是来源于北宋期间,建阳的游酢与南剑州将乐县的杨时一同到北方求学,求教于程颢与程颐门下,时值隆冬季节,天降大雪,午间程颐在房中歇息,为了不惊扰程颐,游酢与杨时在门外等候,待程颐觉醒时,门外积雪已一尺多深,因此留下“程门立雪”的典故。学成归来时,程颢欣慰地说:“吾道南矣。” 游酢先祖游匹,唐末时从河北广平迁至建阳,传至游酢已历经五六代。游氏家族重视读书,家风良好,游酢与其兄游醇,其弟游醳三人先后中进士,被誉为一门三进士,实属罕见。 笔者已是多次到长坪富垅村,但每每经过此地,都要前往拜谒,那徘徊在心头的幽思怀古之情总是让我激荡不已。 驾车过富垅小桥,桥边立着一块道南理窟的石碑,从此时起,仿佛进入圣贤之地,让人肃然起敬,桥下一股小溪,如同中华文化的渊源脉络在我胸中流淌,沿村中小道,蜿蜒向那一片青翠欲滴的山岚驶去。游酢陵园立于山岚之巅,拾阶而上,举目眺望,风景此处独好,田野广阔,视野开阔,对面卧龙山气势雄伟,横亘山脉,从黄冈山流淌而下的麻阳溪潺潺流过长坪田野,仿佛一股源源不断的儒家理学文化滋润潭阳大地。 游酢陵园占地数百亩,左右山岚起伏,修竹苍苍,树木荫郁,凉风爽爽,陵园为三进结构,第一进为巨大牌坊,上台阶数十级,为二进牌坊,再上,为游酢纪念堂,过纪念堂为游酢碑林,篆刻海内外游酢后裔纪念先祖诗词。过碑林,即到游酢衣冠墓,再沿墓边山道即到游氏入闽九世祖游匹公墓。 此次寻访,恰逢长坪一位游氏后裔引导,他讲述了游氏在长坪发展的有趣故事。游家人口发展到100人的时候,要迁移几人出去,向外发展,如果不出去,就会有灾祸降临家族,所以现在移居在台湾、海外的游氏后裔很多,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各地游氏后裔都要到长坪祭祀祖先。 游氏先祖中,以游酢最有成就。游酢,自幼聪颖好学,经书看过一遍就能熟记在心,甚至倒背如流。程颐刚一见到他,就知道他将来可以担当重任,传承道统。后来,程颢调任扶沟知县,筹备设立学校,派人迎请游酢到学校任教职。宋元丰五年,游酢中进士后,初任萧山县尉,改任博士。嗣后,游酢以便于奉养双亲为理由,请求就近调任河清县。范纯仁贬官后,出判河南,将游酢视为国家栋梁,在学术上遇有疑难问题,经常与他一起切磋交流。范纯仁出任颍昌府长官时,又聘请他担任府学教授。范纯仁回朝复职,执掌宰相大权后,立刻任命游酢担任太常博士。后来范纯仁罢官,游酢也请求外任。宋徽宗即位后,游酢被召回任监察御史,出任和州州官。一年之后,掌管南京(商丘)鸿庆宫,居住太平州。过了不久之后,游酢又被起用治理汉阳军,历任舒州和濠州州官。罢官后寄居历阳,在此安度晚年。游酢逝世后也埋葬在那里。 游酢一生品行纯正,高风亮节,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在任期间,足迹所到之处,百姓拥戴犹如父母。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文集》各一卷,被学者尊称为廌山先生,谥文肃。 游酢从政四十余年,勤政廉洁,惠政在民,受任越州萧山尉时,该县积案甚多,经游酢审理,疑案均解,决狱有方,其精明干练,使人心服口服。他政绩卓著,征敛有度,虽有兴作,而不劳民。功绩斐然,有口皆碑。 游酢的学生中著名的有黄中、胡文定、胡宪、吕东莱等人。黄中既是游酢门人,又是游酢的外甥,深受游酢器重,实得游酢理学之真传。朱熹是黄中的学生,所以朱熹是游酢的三传弟子。 朱熹对游酢极为崇拜,深受游酢理学思想之影响。朱熹在他的《四书集注》中引用了许多游酢语录。所以说朱子理学体系的形成是受游酢、杨时的影响。游酢、杨时对传播洛学、开创闽学做出巨大贡献,堪称闽学的“开山鼻祖”。“若非载道来伊洛,安得传心到考亭。”明代学者苏章的诗句,公正地评价了游酢开闽学之先河的历史功绩。 宋绍圣三年(1096),游酢赴任齐州(今属山东)判官。同年冬,他回建阳为父守孝。过两年,在家乡长坪廌山之麓建草堂,讲学著述,所著有《论孟杂解》《中庸义》等著作,并作《诲子诗》一首。诗云: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南宋乾道二年(1166),建阳知县萧之敏建祠祀奉游酢,以游九言、游九功、游操、游开配祀,朱子为之记。嘉熙二年(1238),宋理宗御书“廌山书院”匾于门,后遭兵火,书院烧毁,同治三年(1864)重建,现在书院周围墙体基本上完整无损,基址面积约360平方米,中为圆形大门,两旁有石鼓侧立,大门顶端原竖写“圣旨”二字,其下书“廌山书院”,大门外正墙的菊花浮雕清晰可见,大门两旁为圆形小门,门额左右书“木本”“水源”。 如今,廌山书院历经千年风雨冲刷,至今仍然位于长坪村中,与村民房屋毗邻,从游酢陵园下山,往富垅村前行,一座长满各种野藤野草的古老泥土墙院就展现在你的面前,要不是书院前有四根巨大拴马石,还有书院前两边的古老雕刻,会让人想起900多年前,游酢在此传授儒家学说,四方学子纷至沓来的情景。进入书院后,里面长满了杂草,后来仿建的书院静静地竖立在一片萧条之中,仿佛向人们诉说昔日的繁华。(黄家鹏)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