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最是桂花香
2020-10-13 10:31:17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每年金秋时节,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人们居住的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里的一株株桂花盛开,空气中总是浸润着香甜的桂花香味,激发着人们的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真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 据史料记载,我国对桂花树的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里有,招摇之山多桂。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朱熹的《咏岩桂》里有“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桂花树就是深受人们喜爱之物。 桂花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作为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的桂花,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秋天总是让我想起宋代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词句,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忧愁,怀念已经消逝了的春夏之景的惆怅心情油然而生,然而桂花的开放,又让我想起了词中的下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喜悦,金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举头望月,又使我想起我国民间传统故事里吴刚伐桂的故事来,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 一年一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唐朝诗人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其诗句的意思是,想要将月宫中的桂树砍了,用来给寒冷的人(指无衣御冬的穷人)当柴烧,让他们可以取暖。 毛泽东同志在《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诗词中有“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桂花树不仅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优质树种,自古以来桂花树就被确认为有药用价值,《说文解字》解释桂是“百药之长”;《本草纲目》中引用《本经》的说法,认为桂的药用价值为:“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同时,在我国用桂花做成的点心小吃,桂花茶等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传统美食。 陈志岁在《桂花》中有:“清贞更造清芬境,大地萧条赖挽回”。是啊,金秋时节有桂花的相伴,“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忧愁之情自然也就荡然无存了。(陈建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