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欣赏
2020-09-09 16:50:14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外一首)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步步为营嗟何及。 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改革命斗争向江西全境、闽粤浙湘鄂皖等省边界地区扩张,工农红军武装力量快速壮大。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被称呼为“毛主席”。这个时期,国民党先后组织五次大规模“围剿”,妄图包围并扼杀新生的工农红军革命力量。第一次“大围剿”从1930年冬天开始,到1931年春夏之际,又发动第二次“大围剿”,接连两次都在毛泽东等英明领导下被胜利粉碎。毛泽东于1931年春夏之间分别以《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记叙了当时的战斗情景。 第一首开篇“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交代了战斗发生在万山红遍的秋冬季节,结合诗中内容,让人感受红军力量如秋霜萧飒,凛然而不可侵犯。红军运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龙岗这个地方,借助大雾天气的掩护,一举包围并生擒敌军主力首脑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词的下阙铺垫了第二次“反围剿”战事,国民党第一次“围剿”失败后,很快又调集更多人马,“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面对卷土重来的敌人,诗人写出“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一名句。不周山,引自《淮南子·天文训》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矣!”诗人把红军比作共工,共工是胜利的英雄,国民党反动统治不得人心,天怒人怨,派兵围剿镇压只能是激起工农无产阶级更加愤怒,更加同仇敌忾,工农红军一定会取得正义的胜利! 第二首写第二次“反围剿”的作战情形。词用拟人手法,“白云山头云欲立”,好像云都要站立起来化身战士,“枯木朽株齐努力”,连参天古树都发出了力量,以现场环境烘托出红军将士高昂的斗志,给观者身临其境之感。而后的内容则写实地介绍了战争过程,“飞将军自重霄入”以艺术化语言描写本次战斗的战术打法,即出其不意,各个击破,红军经常如从天而降,打得敌军不知所措。下半阙描写接连打击敌人的情景,史料记录这次战斗从苍茫的赣江之滨到青翠的福建建宁,15天驱驰700里,连打了5次胜战,又一次取得了反“围剿”胜利,末尾一句“横扫千军如卷席”写得痛快淋漓。 两首词记叙了同样性质又不同打法的两次“反围剿”战役。第一次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寻找主力,擒贼擒王,一举包围了敌军主力,活捉了敌军主将而结束战斗。第二次敌人的军力加倍,而且其吸取教训改用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包围策略,红军也随之改变战术,以机动游击战役,避其锋芒,各个击破,瓦解敌人阵线。“有人泣,步步为营嗟何及”,写的就是敌军指挥官,本以为步步为营势在必得,结果仍然是失败,只能暗自在那里懊恼哭泣。 1930年底至1934年10月,红军先后经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五次“大围剿”,前面四次都因为正确的指挥获得了胜利,第五次由于党内博古、王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军民付出巨大代价,导致我军战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江西苏区根据地,向贵州转移,开始了人类战争史上感天动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是最根本的,党的建设关键又在于党的领导,执行正确的路线则取得胜利,执行错误的路线则面临失败。 五次“反围剿”,被诗人完整写入诗词里的只有这两次。 今天学习这两首词,应当放眼整个“反围剿”战争历史中去了解,这对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敌我力量悬殊而又能够战胜敌人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要看到,诗人写的不仅是战斗本身,写出的更是一种战斗观,赢得胜利最终还是要靠思想武器。从创建井冈山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到建立中央苏区,再到往后的长征岁月,革命的力量来自于哪里?首先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必能取得胜利的坚定信仰,这是最根本的精神力量。还建立在艰苦奋斗、官兵平等的优良作风不断巩固起来的军民鱼水一般的群众基础之上。生长于共产主义战士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决绝意志里面,更不竭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坚持革命与自我革命相结合的斗争实践当中。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强调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觉得,毛主席诗词里面就有建党、建军的历史,进一步学习理解其中的优秀篇章,可以加深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的认识,并可望从中获得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思想自觉和精神力量。(张水荣)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