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补过的碗
2019-04-12 10:36:46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生活中有一种伤痕累累、拆拆补补的碗。因为在那个贫苦的年代这种破了再补的碗,很多家庭都有。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物质丰富了,那种补过的碗再也看不见了。 长大后,另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布满伤痕的碗,却一直留在我这个出生低微生活不如意的人心里。社会是复杂的,人心是险恶的,你不害人,人家要害你。特别是如我这般的弱小的没有靠山的女子,是注定要被有意或无意伤害的。如果把我的心比成一块完好无缺的碗,那么这些年来,无情的生活却给我留下满是伤疤的碗。 那时老人常说:金贵的金碗、玉碗是皇上皇后吃饭用的,普通百姓家里也没有这种碗。当然还有铁碗,这个好像也没有在平常人家里看到,可能是材料比较贵吧?或不易买到? 再有就是木碗,石碗,这种碗一般比较坚硬,打不破。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碗做起来比较困难。平时家里用的是大大小小的瓷碗。瓷碗容易碎,碎了就意味着没有器具吃饭。所以从小就被告之,想要有饭吃,就必需抓紧自己的碗。碗成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因为它要陪伴着我们走过一世的人间烟火。有碗的日子总是阳光灿烂,鸟语花香。 小时候,吃饭时,只要一走神,左手不在护着碗,母亲就会提醒,端好你的饭碗,不要打碎了。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是注意它,它就越容易出事。 有次可能是过节吧,吃早饭时,母亲煮了一大碗的肉汤,吃到最后,我仰着头喝碗底里的最后一点点汤,不想那碗从我的脸颊边滑了下去只听“啪”的一下,碎碗声就从地上传来,这声音对我来说好像是某个恶魔叫出来似的,听了那么怕人。我当时的脸就变得刷白,呆呆地不知要怎办才好。记得有次去阿玉家里玩,她正在吃饭,为了快点吃完好跟我去玩,不小心打碎碗。只见碗一落地,那声“啪”还没响起,她的脸上就传来一记响亮的耳光和一声大声的断喝:“你要死啦,把碗打碎?”阿玉也不敢说话,忙着下桌,提着潲桶去喂猪。我也跟着出来,她去猪栏后还听得母亲在骂她的声音。 而我的母亲是赶紧钻入桌子底下,找碗。“还好!不是打得很碎!”站起来的母亲一手拿着破碗,一手拿着那一小块显三角形的碎块,父亲说没事,可以补的。见我还呆着就拍拍我的头:“碎碎(岁岁)平安。”母亲把碗拿到水槽去洗。放在菜橱的上层,等着补碗匠的到来。 有一天,真的吆喝从村尾传来,补碗补脸盆啰!正在与同伴们玩耍的我赶紧跑回家,踮着脚尖拿出碎碗。 补碗匠见生意来了,就歇下担子,往小凳上一坐,这碗很好,是江西出的,不过有年头了。还好只碎了一块,容易! 接着补碗匠从他挑来的黑乎乎的箱担里,找出工具。说你这碗如果像补衣服那样点上一块不好看,我还是给你补好看来的,小女孩喜欢漂亮的碗的。看他拿出一根草绳,先把那碗捆了起来。 然后用绳木钻子在碗上打小孔,那钻头“滋滋”响地在瓷片儿上冒着青烟。叮叮当当的声音像是诉说碗对于人的重要。再看他麻利地取出铜钉,钩住瓷缝,再抹上瓷粉,不仔细还真见不到缝。 补碗匠像是拿一块宝碗一样,极庄重把碗放到我手上。一块重生的碗,四枚铜钉像装饰的花纹,在阳光里闪着朴实的光。 后来,百姓的生活好了起来,就再也没见到过补碗匠之类的人了。补碗匠,成了那个艰苦年代里的传说。但这泛了黄的旧事,竟像一幅泼墨的往事,在我童年时光里留了白。 之后吃饭我就认准了那块有着补丁的碗,我觉得那块碗特别地美丽。是岁月和磨难把那块破过的碗打磨得润泽光亮。而心里那块碗时不时被打碎,又补起的碗,竟然也于艰难中从伤痕处开出了一朵朵可爱的花儿,芳香着我平凡的日子。(陈理华)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