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旅游 > 正文

让旅游纪念品摆脱“大众脸”

2019-02-21 09:15:4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有过旅游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无论到哪旅游,基本上都能看到一条卖香包、挂链、手镯等工艺品的商业街,而各地出售的工艺品差别都不大,充其量只是上面印有不同的景区图案,比如成都的多数会有大熊猫,西安的多数会有兵马俑,昆明的多数会有不同的民族服饰。

本应为旅游景点一张名片、有着独一无二特性的旅游纪念品,却以一张“大众脸”出现,“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成为旅游纪念品市场一种普遍现象。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纪念品“大众脸”现象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比如同样一块真丝绣花手帕,在苏州叫“苏绣”,在四川叫“蜀绣”,在江西成了“赣绣”,而且一看就是电脑绣的。如此一来就容易给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提供了温床,不利于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不利于各旅游景点继续做大、做强、做优。众所周知,小小的旅游纪念品,有着承载一地文化内涵、民俗风情等重大功能。若都是“大众脸”,还有什么价值意义呢?二是不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旅游购物占旅游收入的比例在60%至70%,而目前我国旅游购物的比重还不到40%。是人们不愿意“买买买”吗?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旅游纪念品亟须走出“大众脸”。作为一种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若想让传统民族文化、民族工艺与市场结合,满足游客对美好文创产品的需求,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少不了创新和匠心。我们看到,苏州博物馆把“镇馆之宝”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做成了抹茶曲奇;四川三星堆推出了古蜀面具饼干……诸如此类的旅游纪念品能获得很好的市场和社会效益,叫好又叫座,旅游纪念品走出“大众脸”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就看走不走心。

加强文创产品设计,充分挖掘自身旅游文化特色,结合市场需求,让每一种旅游纪念品都够精致,应是各景点努力的方向。同时,监管部门也应注重文创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能让复制、抄袭等行为影响原创积极性,阻碍文创市场发展。(刘孙恒)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