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择婿,看中了黄榦什么?
2018-06-27 15:54:17 来源:今日建阳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水东妙高山曾有一座环峰书院。书院所在,峰峦回合,诸峰环拥至中,豁然一片开阔,是名副其实的“环峰”。书院大门,以宋理宗御书“环峰书院”四字揭之门额,正堂上高悬黄榦肖像,门外数十步有水井一口,井上盖着刻有“半亩方塘”匾额的亭子,象征朱子理学、源头活水。 经过历史更迭,环峰书院逐渐废祀,如今在书院旧址上建起了一座景山寺。静谧古朴的景山寺屹立山上,刻有“环峰书院遗址”的石碑历经风雨打磨。漫步书院古道,行至“半亩方塘”井,品尝一口井水,在甘甜滋味中,追忆书院创建者黄榦,铭记他对传承弘扬朱熹理学的丰功伟绩。 拜师久候,“不解衣者二月” 黄榦到底是谁?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朱熹女婿这个身份了。但是作为朱熹的徒弟,他可以称得上朱门理学的第一传人了。他追随朱熹25年,既是朱熹的得意门生,又是朱熹在学术研究和书院教学中的得力助手。黄榦是传播推广朱子的第一人,朱子学说大多先由黄榦传出,他为理学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榦(1152年—1221年),字直卿,号勉斋,闽县(今福州)人。他是建阳“潭阳七贤”之一,主要著作有《黄勉斋先生文集》《晦庵先生语续录》《朱侍讲行状》等。黄榦从小聪明好学,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在求学时,他“不屑为举子业,慨然有求师问道之志”,与大多数青年学子不同。 黄榦从学于朱熹有一个小故事。 淳熙三年(1176年)冬天,黄榦久闻道学奇人朱熹的大名,决意求师问道,遂拜别母亲,在天气寒冷、大雪纷飞之时跋山涉水,到达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五夫。不巧的是,朱熹早已外出讲学,黄榦只好在客栈中耐心等候其归来。每日,他都守候在客栈,甚至连夜里睡觉都衣不解带,盼望着朱熹一回来就能立即拜见。这一等就是两个月,可谓是“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 拜师后的黄榦,夜以继日地勤学苦读,受到朱熹的大力赞赏,对其有“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的评价。 在朱熹门下学习八年后,黄榦还是心无旁骛地探究理学,不沾染世俗之事。黄榦专心问道的精神打动了朱熹,二人情谊愈加深厚。朱熹欣赏黄榦的才华与人品,遂将自己的二女儿许配给他。自此,黄榦随侍朱熹左右,成为朱熹门派坚定的学术传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