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生意 甜蜜人生
2018-04-27 10:43:22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小湖镇祝中村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执着于再造故乡,打响故乡特色产业品牌…… 红火生意 甜蜜人生 在距离小湖镇西北方向4千米处的小村落——祝中村,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传统老宅和现代楼房交相辉映;这里,村路有路灯,小卖部开有WiFi;这里,不少村民“宅”在家中,上网卖特产挣钱。 近年来,众多农村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执着于再造故乡,打响故乡特色产业品牌。今年28岁的杨武祯,是祝中村土生土长的90后年轻人,也是众多返乡青年中的一员,依靠着祝中村的古法红糖,以抱团的方式,携手村民一起闯富路。 创业•返乡,发展特色产业 进入祝中村,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庄,道路两侧的茶园随之映入眼帘,田地里收割完的稻梗依然挺立着,再加上菜地里连片绿色的点缀,村里显得生机勃勃。村部的周边有一座占地约一亩的厂房,这是杨武祯的项目——祝源红糖合作社与红糖厂的所在地。厂里,9口连环大锅一字排开,在看似简陋的作坊里,榨汁、去杂、澄清、熬制、冷却、出锅、定型等工序井然有序。 祝源红糖厂的建立让杨武祯感受到了回乡创业的希望,这几年古法红糖的走俏,祝中红糖厂的火热场景,不仅改变着村里年轻人的择业观,也改变了老人们的生活。 2010年大学毕业后,杨武祯和大多数走出乡村的学子一样,选择到大城市就业。2012年,杨武祯将自家生产的红糖放到网络上销售,不想大受身边的朋友欢迎,几十斤红糖几天时间就一售而空,这让他看到了古法红糖产业发展的远大“钱”景。2013年底,杨武祯义无反顾地辞掉了福州的工作,带着古法红糖项目发展计划书回到家乡,决定自主创业,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父亲和志同道合的表哥响应。2014年,他开始接过父亲手中的锄头,打理起自家甘蔗地。杨武祯告诉笔者,农村其实有很多发展机会,祝中村自古就是蔗糖产区,发展古法红糖项目有先天优势。 2015年,他成立了祝源红糖合作社,带着村里10多户人家共同制作红糖。2017年10月,祝源红糖厂建成,并注册了“祝源”商标,成为了村里特色农产品的一个标签。 理想•追梦,甜蜜的人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糖工艺早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古法熬糖作坊已经非常稀少,古法熬糖技艺正渐行渐远。祝中村红糖作坊,历经岁月,却没有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大潮而退出历史。 “祝中红糖有好品质,过去却没有好价钱。”杨武祯的父亲说,过去村民们生产的红糖,大多通过圩日零卖。2014年前,每斤均价在六七元间,蔗糖价格不高打击了蔗农的生产积极性,祝中村种植甘蔗的面积不断减少。 “现在互联网这么方便,传递的东西更快。我们的制作方法、制作工艺都可以第一时间让大家看到。”杨武祯说,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普及,让他的销售渠道越发的丰富与直接,从甘蔗种植、收割、压榨到红糖熬制,可以第一时间直播到网络上。2014年,杨武祯通过网络销售红糖,带来了7万多元的收入,这让他一下信心大增,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村民跟着一起通过网络销售红糖。 2015年10月,上海同学的一个电话,在信心满满的杨武祯头上浇下了一盆冷水:10斤的大块红糖,不到半年时间就坏了!不易保存,成为了老大难问题。但是也给杨武祯打开了一扇新大门:大块糖冲泡不方便,也不好保存,但制作成像糖果一样的小块糖,那两个问题就都解决了。 说干就干,通过上网找资料和到浙江义乌学习,在当年的制糖季节,杨武祯除了生产大块糖外,还开始制作小块糖。2015年收入17多万元。 “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炼,祝中红糖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且不添加任何物质,是纯绿色食品。合作社在纯红糖的基础上,已开发了系列产品。新糖上市后,我们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并举的办法,帮助乡亲们把祝中红糖这个‘东方巧克力’卖到全国去,带动大伙儿一起致富。”杨武祯说,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慕名而来,祝中古制红糖的价钱一路上涨,从原来批发价一斤7元涨到了12元,这给祝中蔗农们带来巨大的鼓舞。 文化•传承,红火的村庄 坐落在南浦溪畔的祝中村,土地含沙量高,非常适合栽种糖蔗。山野间清水长流,远离城市污染侵袭,农民以有机肥供养,每一株甘蔗都能自由生长,最终让农民们收获到最甘甜的蔗汁。 “祝中红糖,百年历史,闻名四方!村民们煮的不单是糖,更是传承、喜悦和乡愁,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文化。”杨武祯告诉笔者,祝中古制红糖,把传统、乡愁和当地的山水、人文结合起来,成为一张特别的农耕文化名片。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全村蔗田面积从150亩扩大到300多亩,产糖15万公斤,产值300多万元,往日沉寂的村庄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走在村中,可以看到年轻父母牵着穿新衣的孩子在散步;老人们从带孙子的劳累中解放出来,三五成群地坐在村中广场的树荫下聊天。村民杨大伯说,他的两个儿子也回来了,刚开始小孙子对父母还认生,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如今一家人其乐融融。杨大伯很高兴:“年轻人在农村也有很多出路,在家还可以好好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如今,每到祝中村的“煮糖”季,田野间,满载甘蔗的拖拉机来往穿梭;糖厂里,炉火熊熊,蒸汽腾腾,糖香四溢……整个村庄都氤氲着蔗糖的甜蜜热气。(邓忠卫)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