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建本,值得重塑的文化品牌
2018-02-06 10:52:01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编者按:建阳的雕版印刷始于五代,盛于两宋,延于元明,衰于清。刻书多集中于永忠里(今麻沙镇)和崇化里(今书坊乡)。刊印之书称作“麻沙本”,又叫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宋代,建阳跻身全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从南宋到明代,建本数量高居全国之首。1月5日,福建日报第八版刊载《千年建本,值得重塑的文化品牌》一文,本报本期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千年建本,值得重塑的文化品牌 李珂 福建印刷历史悠久,特别是以建本为代表的福建刻本,堪称我国宋代以来最重要的古籍图书品种之一。2017年12月底,由中国印刷博物馆指导,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南平市政府主办的首届建本文化研讨会在建阳区举行。全国专家学者共研天下建本,共论四海传承,共商复兴之计。 【坊刻主力,创新担当】 在建阳区书坊乡的一处建本展示体验馆,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国平拿出一块收藏的木刻雕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长、研究员翁连溪眼前一亮:“这是《嘉兴藏》中的一块雕版,弥足珍贵!” 这位国内古籍善本著名研究和鉴定专家兴奋地说,《嘉兴藏》是中华大藏经诸种版本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明末至清初由几代人历经200年才刊刻完成,其雕版在全国很少见,一定要保护好。 南宋时期,建阳刻书业极为兴盛,官刻、私刻、坊刻三大系统俱备,各地“书院林立、讲帏相望”,大批学者云集,著作如林。“在这三大系统中,坊刻是出版印刷的专业户,刻书业的主力,深刻影响八闽甚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官府刻书。”福州理工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建本专家方彥寿说。 “建阳是托起中国古代雕版印刷黄金时代的关键支点。”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张积教授指出,尤其是建阳坊刻,更以堂号多、存在时间长、创新能力强而形成中外出版史上罕见的文化奇观。 他说,建阳书坊敢于探索,开发了多种新的图书品种。如,编辑节钞本,它内容实、价格低、容易读。又如,编辑出版注疏合刻本与诗文汇注本。据他介绍,宋建本以前的经史书都是正文与注疏分刻,不便阅读;建本将正文与注疏文字刊刻于一书,上下对照方便读者,这是书籍编排上的重大创新。同时,建本在全国率先使用插图,尤其在明代通俗读物中大量增加插图吸引更多读者,提高销售收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