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绿色有机水稻 生产绿色品牌大米
2018-02-06 15:19:49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嘉禾里农机合作社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嘉禾里农机合作社,只见雷炳华行色匆匆的赶来,手拿着两份证书:一份是佳禾家庭农场稻谷检验报告,一份是他被评为南平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证书。雷炳华自豪地说:“我农场生产出的大米农残检测为零”。从成立之初只有几台机器的合作社到如今拥有30多台各类农业机械的省级示范社,从农机合作社到成立自己的家庭农场成为种粮大户,雷炳华走的是一条怎样发展之路? 联合农户成立农机合作社:找到稻田经济的发展出路 2012年,雷炳华从黄坑镇三峡村村主任的职务上退下来后,就一直思索着如何带领村民致富,经过多方考察商讨,他和67户黄坑三峡农户成立了黄坑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嘉禾里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社员可以自主管理自己的田地,同时可以借助合作社的先进机械设备以及优惠政策,来助力水稻种植方面获得更好的收成。合作社当年就流转了土地200亩,雷炳华成了合作社理事长。 2017年,合作社采取机械化作业的土地已达一千七百多亩,年加工粮食达一百多万斤,辐射农户达800多户,还到麻沙、书坊等周边乡镇以及邵武等周边县市开展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目前有包括高速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运输车和烘干机等农业机械30多台,农机手12人,常年农业工作人员达30余人,固定资产近千万元。“黄坑嘉禾里农机合作社是我区规模最大的几个农机合作社之一,2017年被选为建阳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示范点,全区多次组织到合作社的水田现场举办推广机插现场会,对提高我区水稻种植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建阳农机站长朱建峰说。 成立佳禾家庭农场:走出了一条绿色循环农业之路 随着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为进一步从源头把控水稻品质,2014年,雷炳华成立了自己的佳禾家庭农场,他积极和科研院校联系,并与之开展水稻集中育秧合作,培育水稻种子,2015年雷炳华又与南平农科所开展合作,将黄坑镇塘头村100亩水田作为种植水稻种子高产试验基地,并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为了让水稻种植提质增效,需要拓展绿色农业发展空间,延伸循环农业产业链,从2015年开始,在区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雷炳华选取了两块有单独水源的农田300多亩,发展绿色和有机水稻种植,使用有机饼肥,经发醇后施入农田,采用机插技术,合理密植,两块地全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采取鸭稻共生,种植香根草、田埂豆,使用大阳能灭虫灯等各项技术,实现了水稻从育秧到大米加工的全程可控,大大提升了水稻的品质。“这两块田所产出的大米被上海、台湾客商以每斤3.5-7元的价格全部收购,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雷炳华笑着说。 绿色水稻种植模式,吸引了大批种植户到现场观摩和学习。到2017年,雷炳华的家庭农场流转了土地700多亩,其中实施绿色现代农业达400亩,全部实现了统一供种、播种、机耕、机插、植保、机收、烘干、加工,他的家庭农场一年产粮达35万斤,成为全区的产粮大户,同时还创立了无公害绿色水稻品牌“武夷生态源”。有了自己的品牌,加上品质好,雷炳华生产的水稻销路越来越广,经销商纷纷上门,大米主要销往本省的厦门、福州以及浙江杭州、台州等地。 “绿色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农业部门的鼓励支持下,今年,我要扩大绿色水稻的种植面积,计划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利用大米下角料养殖鱼、羊等,通过鱼羊的粪便作肥料种值有机大米,发展绿色生态种养循环农业。”说起今年的打算,雷炳华满怀信心。 致富不忘众乡亲,近年来,雷炳华积极参与黄坑镇村两级精准扶贫工作,在拓展业务时,尽量向精准贫困户倾斜,先后与贫困户签订产销合同,并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同时,合作社还每年从黄坑选5户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免费为他们代耕。(黄家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