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莒口的书声朗朗
2018-01-09 16:17:46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莒口樟布新仿建的鳌峰书院 云谷山,原名庐峰,因朱子《云谷记》写庐峰“峰顶有谷地,上多云”而得名。位于寒泉坞(朱母葬地)与五夫之间,建造草堂,既为朱子往返途中休息,也为栖游讲学静地。朱子庐峰游有七首,在《云谷记》(《晦庵记》)中,详细介绍云谷的26处景点,每景一咏,作《云谷二十六咏》,还作《云谷杂诗二十首》,仅这一座山,朱子写了45篇作品。“一座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朱子对一座云谷山留下如此众多的笔墨,是绝无仅有的,由于历史自然生态变化,当年朱子描绘歌颂的景点是否存在,需要寻找、修复、挖掘。 自唐代的鳌峰书院始,莒口“书院林立,讲帷相望”,到南宋时达14所,其中有朱子创建的“寒泉精舍”、云谷书院(也称晦庵草堂),蔡元定创建的西山精舍等。莒口境内为何会有众多的书院,主要因为当时官学衰落,科举腐败;加之,地处麻沙、书坊“图书之府”,宋代建阳刻书业发达,为书院兴起提供了条件。南宋理学渐趋成熟,众多理学大师亲自创办书院,提高了书院的学术、社会地位。特别是得到朱子青睐,与朱子理学有关的书院达67所之多,其中朱子自创四所,两所落户莒口。 莒口书院遗存众多,但至今“养在深闺无人识”,众多书院遗存遗址需要确认、保护、复建;朱蔡论学的“讲帷相望”精彩传奇需要再现。蔡元定与朱子约定,在各自的西山、云谷山书院山顶建造灯塔,夜间悬灯相望,灯明表示学习正常,灯暗则表示学有难处,次日往来论学解难。莒口书院之间交通路网建设,莒口书院遗存与考亭书院、五夫书院的脉络关系。 弘扬朱子理学,莒口的书院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和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