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疾苦问短长,潜心躬行驻村情
2017-09-22 09:18:55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徐市镇大阐村乌龙源,是一个常住人口不到100人的小山。在这小小一方山坳里却建有4家生猪养殖场,存猪近1000头,常年散发出的刺鼻气味让村民倍感不适。 今年3月,生猪养殖污染环境整治攻坚战打响后,我第一时间同村两委干部深入乌龙源自然村,向养殖户传达上级精神,宣传猪栏拆除、改作他用、升级改造等不同标准补助政策。同时,我们根据乌龙源自然村生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帮助养殖户制定一户猪栏拆除,三户改作他用的方案,力促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小。 这天,养殖户葛大叔找到我,面露愁容:“我有存猪近120头,毛重在150——200斤之间,这样的猪短时间在市场上是卖不出好价钱的。”听着他的诉说,我心里着实不是滋味。葛大叔世代务农,是闽北农村典型的勤恳庄稼汉,前几年生猪饲养市场行情一片大好,便将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投入生猪养殖业。如今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同意将养殖场改作他用,还乌龙源一片绿水青山,却在清理存栏这件事上犯了难。 生猪养殖污染环境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立即召集村两委开会,研究对策帮助葛大叔渡过难关。在多方努力下,我们最终联系上了一家浙江省的生猪采购商,对方同意以7.6元/斤的价格收购葛大叔的猪。 夜里21时,我们将收购车队带进乌龙源,协助葛大叔将生猪赶上装车台。葛大叔的养殖场距装车台近100米,期间要绕过4间房屋,渡过一座小桥;因为生猪没有汗腺,无法有效散发体内热量,长距离的奔波随时可能造成猝死,这对于它们绝对是一段艰难的远征。我们一行人分为两组,每组每次带5头猪出栏,利用探照灯引路,缓缓将它们引往装车台。 历经数小时往返,不觉夜已深沉,星穹安静而灿烂,一片清辉笼罩在这座小山村;望着满满当当的收购车队,看着收到付款后露出舒心笑容的葛大叔,我由衷感受到了本次驻村经历的意义:解民生之多艰,问百姓之短长,我们永远在路上。(徐市镇大阐村驻村蹲点干部 黄川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