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文体 > 正文

畲乡霓裳

2017-08-24 15:02:38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建阳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冯骥才在《中国节庆文化丛书》序言中曾这样写道:“谁说传统的习俗过时了?如果我们淡忘了这些习俗,就一定要去重温一下传统。重温不是表象地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体验传统中的精神与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和体验这个特殊的传统节日——六月六。

六月六是我国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各地区、各民族节日起源和内容不同,因而名称也缤纷多样,如:汉族的洗晒节,土家族的“晒龙袍”,瑶族“晒衣节”,壮族“芒那节”,侗族“尝新节”,满族“虫王节”,布依族的“过小年”等等。

这些节日除了本民族的洗晒节外,其他的节日似乎都离我比较遥远。而漳墩镇的六月六畲族文化节却近在身边。

建阳漳墩镇是闽北老区镇,也是畲族的主要居住地。主要分布在陈元、碓后、苏元、上乾等七个行政村。全镇现有畲族人口达4600多人。

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是畲族的封龙节,相传这天玉皇大帝给畲山“封龙”,象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是日,家家备办酒看祭祀土地神。习主席说:“习古人之规矩,开现代之生面”,漳墩的畲族六月六,与这句话可谓不谋而合,一改过去以祭祖为主的规矩而演变成一场热闹非凡的文化盛宴。

清晨,当太阳刚洒下第一缕清辉,昔日清冷蜿蜒的山路上,已是车流人流鱼贯而来,山路两旁彩旗猎猎,荷花芬芳。今天,由漳墩镇党委、政府主办的漳墩镇畲族六月六乌饭节相约在碓后已经正式来到,碓后民族村是建阳区畲族同胞聚居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个昔日如民歌小调般的乡村,将作为主会场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上午九点整,畲族文化节在动听的畲歌中拉开帷幕,畲歌畲舞便在历史的舞台上奔腾。一支支即兴的歌曲自然古朴、清新活泼;或高亢,或婉转,此起彼伏,回荡在畲乡的茶山绿水荷风间,唱出了畲乡的风情,唱出了畲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畲民采茶舞,龙角舞、竹竿舞、畲族伞舞、狩猎舞,再现了畲族先民做功德、“拔伤”、“打癀”、狩猎,祭祖等活动, 表达了畲民对祖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民族风韵。

我静静的伫立台下,凝视妇女们五彩的“凤凰”头饰,全身叮当作响的银饰,以及那些用各色绸布制的三角旗,弩、刀、龙角号,龙伞等,记忆与传说中的,典籍中的,潜意识中的念想纷至沓来:

这些根植于民间百姓中的歌舞,在大山里得天光地气恩养,又经畲民祖祖辈辈岁岁朝朝暮暮耳鬓厮磨,虽然它也许曾被遮蔽在日常生活的皱裥里,但却在他们逝去的远久的生活里护持着一份辽远而宏大的种族大任——团结协作,和谐共生!今天的他们,用心中的歌舞,在传统与创新中继承与发展;这些歌舞,是联通古代与当代最为活跃的浪花。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与当下时代相携而来的文化追求以及强烈的自觉性——传承与发展!(刘桂英)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