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那个“建军节”
2017-07-13 10:57:23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建阳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回味那个“建军节” □张桂辉 发生于1927年8月1日的江西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设武装力量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国民政府的历史标志。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把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二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遂将这个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岁月如梭,光阴似水。从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到巩固国防的和平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90个血与火洗礼的春秋。但凡有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旅生涯的人,都在军营里欢度过八一建军节。身为转业军官,我的感觉是,过“八一”,对军人而言,那种欢庆欢乐的氛围、醉人醉心的滋味,丝毫不亚于国人欢度传统的新春佳节。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部队度过了13个建军节。每一个建军节都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其中一个,尤为难忘。迄今为止,每每回味起来,一种和老前辈近距离接触,与老将军面对面倾听的亲切感、幸福感,便情不自禁地涌上心头。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个建军节。 1977年底,从士兵提拔为排级军官不久的我,奉命从九江军分区教导队书记任上,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省庐山人民武装部任秘书。1978年7月31日晚9时许,庐山人武部部长王汉卿,接到上级电话通知:明天上午八时,杨副总长从庐山“五一疗养院”出发,前来看望你部官兵,与你们一起欢度建军节。消息传开后,整个庐山人武部沸腾了!大家都盼着这个幸福时刻早点到来。 原福州军区庐山“五一疗养院”位于牯岭东谷,与著名的“庐山会址”毗邻。庐山人武部,则位于牯岭西谷,临近如琴湖。二者相距约3公里。且一东一西,不是上坡,便是下坡。8月1日上午,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欢乐的知了,尽情歌唱。自然界的一切,似乎都在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1周年,又好像是在欢迎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将军的到来…… 那时,我还是快乐的单身汉。入伍三年多时间了,从不曾见识过职务这么高的首长。因而,草草吃过早餐,心情激动的我,独自坐到庐山人武部院子门口内侧的石条上,放飞思绪,说不清是奇思妙想,或者是胡思乱想,自作聪明一般,在心里揣摩着,首长一定是乘坐高级轿车,比如“红旗”,或者“伏尔加”(前苏联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轿车),威风凛凛地“大驾光临”。孰料,刚过8点半,杨副总长在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张力雄、福州军区炮兵政治委员沈仲文等陪同下,身穿白色短袖衬衣,下着军裤,脚穿黑色松紧口布鞋,迈着矫健的步伐,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来到庐山人武部二楼会议室,杨副总长甫一坐下,便嘘寒问暖。亲切的言谈、和蔼的神态,立马化解了同志们的拘束与紧张。对首长的提问,大家一一作了回答。询问过诸如你是哪年入伍的、老家在哪里、现在啥职务等一些基本情况后,杨副总长说:我们今天来和同志们一起过“八一”。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1周年纪念日,我们的军队已经走过51年历程了。于是,他从“八一”南昌起义,下长汀、龙岩,上井冈山,挥师福建,转战湘赣,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解放战争,讲到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一直讲到当时的国情、军情。将军不用讲稿,不加修饰,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我全神贯注,边听边记。他的每一句话,仿佛都是从记忆深处,源源流淌出来的珍贵史料。 当谈到1935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时,杨副总长放缓了语速: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我们这个团(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黄开湘任团长、杨成武任政委)一昼夜奔袭240里,打了3个仗,架了2座桥,吃了一餐粥。靠什么?就靠指战员们的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接着,他用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例及亲身经历,热情歌颂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我党建军路线的伟大胜利,赞颂辅佐毛主席指挥,为我军的成长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副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 一个多小时过去,将军连一口茶都顾不上喝,额头上沁出细细的汗珠。只见他扳着指头,讲起我党历次路线斗争史。最后,杨成武将军向我们宣传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新长征的新含义。他指着桌上的西瓜,略有所思地说,今天大家一坐下来就有西瓜吃,可是在长征的时候,听都没听过什么叫西瓜。就是现在战士们穿的衬衣,也是到了抗战末期,才知道有这种衣服的。那时,我们没有根据地,物质供给没保障,有时几天都吃不上饭,有的同志饿得发抖。不少同志,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却被饥饿或疾病夺去了宝贵生命。过草地时,官兵们晚上都是背靠背席地而睡,第二天早上,每个连队总有几个同志起不来——为革命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当年,生活是千难万苦的,斗争是残酷无情的! 说到这里,杨副总长话锋一转,加重了语气:今天,我们辽阔的领土,有9亿勤劳勇敢的人民,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又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达到新长征的目的。到那时,我们不但不侵略人家,还要支持第三世界的斗争。最后,他用亲切的口吻说:“希望同志们在新长征中做到两点:第一,要紧跟党中央,在新长征中立新功;第二,不要掉队,不要当逃兵。你们说是吗?”同志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杨副总长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我们却久久沉浸在幸福和沉思中…… 那个建军节,我不仅“零距离”一睹名扬天下杨成武将军的风采,而且受到了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这是多么难得的“精神美餐”呀!可惜,当时一心只想着尽我所能做好记录,却没想到用那部“海鸥”相机拍几张珍贵照片。近四十年过去了,从部队到地方,从庐山到九江,从江西到福建,我七八次搬家,丢弃的东西不少,唯独那个记有杨成武将军讲话的笔记本,至今我还保存着……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