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尾,依然原生态
2017-06-09 16:20:20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建阳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水吉镇的乡土语言“崙”,指的就是用河石砌成的台阶,一层层延伸到高山顶上。镇区背后的群山,其灵性所在,是一条始终伴随山涧水的四十华里长“崙子路”,手脚并用,全程走完,就到达高山区的“崙尾大队”,那里山珍野味非常丰富。 我幼时经常翘首以待,等候汗流浃背的山民挑来窄箩筐,当他放下担子,掀开竹盖时,必定惊喜连连。这边是削皮柿脯,暗红褐色,软软的,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多吃不腻,还能治咳嗽。主妇们打算“团购”,央求降价。回答是:“没办法啦!我担担子走这么远,就赚力气钱,硬打硬的。柿脯又不要钱”。 大舅去那山上烧炭,带回野生香菇,香喷喷柔软滑溜,我跟去采摘。他在窑前守火,反复叮嘱,只能沿着石路,看清楚来,慢慢地行,不敢走泥路,会迷路,被眼镜蛇追赶,被“猫猞”叼走。“哗、哗、哗”流水声里,我顺着瀑布边的“崙子”快乐上行,欣赏山崖上盛开的兰花,看到村庄,晾晒许多榛子,砸得微微开口,已经煮熟。正流口水呢,村民送了很多给我,他们热情地说:“吃去,吃去,使力吃,吃饱饱来,不要紧,俺这里随便拾,满山都是,都烂掉。想担去水吉街卖,行到半路,腿肚子抽筋,货扔掉,人爬回来。” 后来“崙尾大队”修通简易公路,变成仑尾村,松脂、冬笋、春笋、笋干、山茶油……源源不断外运,昔日“火笼当棉袄”(形容冬衣单薄)的山乡农民脸上洋溢笑容,漠视扁食店,直接坐进“炒粉店”(菜馆)猜拳喝酒。高兴十几年,外地产品大量涌入,包装、品牌俱全,城里比乡镇还便宜,本地山货滞销。 “七月流火”,南平城炎热,返回水吉街小住。母亲八十岁高龄,仍然行动自如,她说:“我去栲栳坪庵烧香,觑见裴塅的水田全部种莲子,红莲花、白莲花,格外雅式,感觉都是菩萨娘娘。”裴塅在大山脚下,是通往仑尾村的山口,山坡平缓,葡萄园连片,山溪水温顺,能听见游泳的姑娘们快乐欢笑。山风徐来,我饱尝红提子、白葡萄,问候荷花仙子,搭乘摩托车上山。 森林莽莽苍苍,水泥路蜿蜒深入绿海中,蓝天白云,清风吹拂。骑车师傅来自重庆市,长期在这山上养石鳞。他说:“是大医院重病号动手术后恢复健康的滋补品,吃它五六只,人活蹦活跳。这里树多、草密,水质干净,气候凉爽,适合石鳞生长,眼镜蛇相应也多,走路要万分注意。” 行行停停,兜风来到仑尾村,房屋相对简朴,残存的传统民居瞬间唤回我从前的记忆。留守老人用纯正的水吉方言对话,听了倍感亲切。夕阳西沉,倦鸟归林,凉意弥漫,无心停留,只好拦车下山,毕竟来日方长,改天专程来避暑。我很没出息地认为,森林植被茂密就是巨额财富,拥有宜居山水,空气清新,没病没痛寿命长,金钱难买。 水吉童谣唱道:“后门山,吭呀哐,剁柳杉,搭婚床,今年娶只花轿女,明年生只状元郎。”在老百姓的潜意识里,只要生活需要,我自己的树,我可以随意砍。实际上,砍树受到法律约束,比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陡坡防护林等,属于生态公益性质,严禁采伐,归全民享受,林主只有监护权。可是上级每年下拨的补助经费,要连续领取316年,才抵得上砍伐木材一次的销售额,而树木从栽下小苗到成材的时间才26年,年平均经济收益相差12倍。闽北的青山,农村林权占九成面积,端着沉重的金饭碗喝米汤,群众心中恼怒在所难免。 仑尾村骑在分水岭上,东边是建阳市溪东国有林场,集体林、国有林,犬牙交错。类似的单位,全南平市有几十家,我在工作中有所走访,接触到一些有识之士,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愿意发挥林场在育林、护林方面的专业优势,赎买农村生态公益林纳入管护体系。(甘联露)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