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在书坊太阳山(三)
2017-05-15 08:44:46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建阳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第五期武夷干校贯彻延安整风精神,一方面认真学习文件,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性锻炼,另一方面又经常开展文体活动,使干校始终充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学员们对干校的生活作了风趣的比喻,称其学习环境是“竹器时代”(所有生活设施都是竹制品,吃的菜也多是竹笋和笋干,连睡觉的地下也会长出竹笋来),把锅巴称为“饼干”,把米汤称为“牛奶”,在艰苦环境中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干校的文体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每天操练之余,总是三五成群或是整队高唱革命歌曲。学员们经常唱的有:《黎明》、《黄河大合唱》、《延安颂》、《武夷颂》、《抗大歌》、《新四军军歌》等。还经常举行文娱晚会,既有歌咏、舞蹈等文艺节目,又有根据时事形势与学习内容等自编自演的活报剧,如“瞎子摸象”、“码头工人”、“辩证法”等,既调节丰富了学员的精神生活,又进行了生动的形象化的教育。 为适应更为严峻的斗争需要,干校还对学员进行了革命气节教育和军事训练。 在第五期武夷干校开办期间,省委书记曾镜冰还亲自谱写了《武夷颂》,《生活在武夷》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歌曲。尤其是《武夷颂》这首歌曲,激动人心。同志们把它当作校歌,每天清晨,在太阳山上,歌声燎亮,鼓舞着大家同仇敌忾的决心。《武夷颂》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武夷山上,十年抗争,灿烂辉煌。 武夷山上,生长着一群抗日的健儿。 他们驰骋在扬子江畔。 武夷山上,今天是青年学习的场合, 明天是他们作战的战场。 听啊,歌声燎亮, 看啊,血花飞溅, 伟大的武夷山,万古长青。 1943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发动了的第三次军事围攻,对省委机关驻地建阳太阳山,组成里外两层包围圈。第五期武夷干校原计划学习3个月,被迫提前一个月结束,学员分批下山,返回各自的地区进行反顽斗争的各项准备。 太阳山的整风整训和第五期武夷干校的开办,共培养了200多名干部,是福建党组织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整风整训,增强了福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进一步提高了福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为战胜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军事围攻,争取抗日反顽斗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