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朱熹文化 > 正文

朱子墓前的遐思

2017-05-15 08:41:33  来源:建阳报  责任编辑:建阳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张桂辉

朱熹(11301200),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中,受儒教祭祀者;世人尊称之为朱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子陵墓,就坐落在武夷山南麓的黄坑后唐大林谷。

黄坑,是建阳区西北部最边远的一个万人之镇。据《黄坑镇志》记载,“至少在四千年前就有氏族居住”。这里,山清水秀、林茂粮丰,人杰地灵、贯古连今。境内的大竹岚被誉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角怪的故乡”。1983114日,原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福建途经黄坑小憩时,饱含深情地赞誉:“这是一个好地方”。

我对朱子墓,可谓不陌生。1965年,刚上初中一个多月的我,随同父母移民来到黄坑。后在黄坑中学读书时,就曾与几位同学一起,到过三四里外的朱子墓。1990年,我从江西调回福建,在建阳宣传部工作的八年间,多次陪同外地文友、朋友,前往黄坑拜谒朱子。丁酉仲春的一天上午,天高云淡、春风拂面,正在回黄坑采风的我,再次来到朱子陵园。

在黄坑镇政府文明办副主任温煦群先生的陪同下,我们乘车从黄坑镇政府驻地出发,经由朱子文化公园,几分钟后,进入朱子墓道。入口右侧一座六角亭——墓道碑亭——内,立有一块高约3.3米、宽约70厘米的清代墓道碑,中央刻有“宋徽国文公朱子墓道”九个篆书大字。沿着水泥墓道西行不远,左侧有一“思源亭”,亭的右侧,是朱子宗亲及其后裔栽种的“朱子林”。水泥路“到此为止”,与之连接的是一米多宽的鹅卵石小道。我们且谈且行,往墓园走去。须臾功夫,便来到朱子墓前,我独自肃立鞠躬。

朱子墓,坐西北朝东南,墓园分为三层。顶层墓室,中为直径约445厘米穹隆圆形墓堆,高度约80厘米,墓堆上立一石碑,高207厘米、宽77厘米、底座高31厘米,上面刻着“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几个大字;墓堆周边,为宽120厘米的步道,连着步道的是两层各80厘米高的墓墙。与墓堆一样,步道及墓墙,都用鹅卵石砌成。

二层为墓园。设有石烛一对,以及长方形石香炉、石供案各一。石烛直径25厘米、高度250厘米,顶端烛炬26厘米,中间部位套着一个方形烛台。据73岁的镇文化站原站长张燕谋先生介绍,左边那根石烛是“原有”的,右边那根是“后配”的。置于墓堆前约5米处的石香炉已经开始风化;石供案旧貌未改、完好无损。

三层是用鹅卵石铺成的长方形石坪,宽860厘米、深750厘米。可供百余人站立、祭拜。偌大的墓地周围种有松树、柏树、桂花、罗汉松、长青树、铁钉树、冬瓜胖(拟赤杨)等。我们到来这天,除了冬瓜胖还在“冬眠”,尚未“苏醒”过来,其余都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800多年前的黄坑,交通闭塞,山高路远,朱熹为什么会选择这块“风水宝地”?

相传,朱子在建阳时,曾梦见一位异人对他说:“龙归后塘,乃先生归藏之所。”后便与高足兼挚友——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蔡元定一起来到黄坑,踏勘梦中异人所说之地,寻觅自己的“归藏”处所。当他们到得大林谷后,但见此地果然和梦中景象相同。且九龙岗犹如九龙吐珠,汇聚于大林谷上,朱子很是高兴,当即一锤定音。

淳熙三年(1176),朱子夫人刘氏病逝。次年,朱子葬夫人于大林谷,并明确表示,自己日后要与夫人合葬。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子病殁于建阳考亭沧洲精舍(即考亭书院),十一月归葬大林谷。当时,朱子被贬为“伪学魁首”,去职罢祠。尽管如此,仍有数千弟子和友人,不顾个人安危、前来为朱子送葬。那时,尚无公路,翻山越岭,举步维艰。长长的送葬队伍,从考亭出发,三十六人合力抬着石棺,艰难跋涉六天,才将这位先贤送到大林谷……

站在朱子墓前,我感慨良多、浮想联翩。朱子当年是否做过那个梦,是从东(建阳)而至,还是从北(武夷山)前来;是徒步行进,还是骑驴而来,不得而知、不敢肯定。但是,朱子不单亲自到过黄坑,而且亲自实地勘察,亲自拍板敲定,则是确信无疑、可以肯定的。

宋绍兴十三年(1143),朱子父亲朱松逝世,第一次葬于武夷山五夫里。朱熹时年13岁。多年后,朱子迁父之墓于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寂历山上;朱子生母祝氏,卒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正月。朱子在建阳莒口镇马伏村太平山上为母亲选择了一块墓地。不论是下梅村,或者是马伏村,与建阳的距离,都要比黄坑近得多。当年,朱子为什么既不选择死后在考亭就地“安息”,也不与父亲或母亲“作伴”,偏偏要到远离考亭的黄坑与夫人“共眠”?

有人说,朱子选择长眠黄坑,可以了却他迷恋优美风景的宿愿;也有人说,回归自然,正好朱子践行“天人合一”的理念;还有人说,朱子的遗愿,是希望被世人所遗忘,而黄坑山高水远、云遮雾绕,俨如天然屏障。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出于何种考虑,朱子就静静然安卧在黄坑,这是不争的事实。

常言道,人事反复哪能知。朱子选墓地时,还是“自由身”,晚年则是“受禁人”,身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为他抬棺送葬?答案只有一个:公道自在人心。朱子一生,从骨子里重视发展教育。他讲学的书院,多达数十所;他兴建、修建、扩建的书院,就有十余座。在教学方面,朱子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学习自动性。正因此,才有“北孔南朱”之誉。加之教学有方、爱生如子,单凭这些,“罪名”再大、路程再远,路再难行,也有人为他送葬。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着简朴古风存。”古往今来,黄坑人民始终保持着这种“古风”。这,大概也是朱子笃爱大林谷的理由。

素有“林海竹乡”之称的黄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黄坑镇党委书记周春林,此前信心满满地告诉我,镇里正致力于把黄坑打造成中国•黄坑朱子理学文化传承保护主要基地。其中,朱子墓保护建设项目工程行将竣工;投资1500万元、规划面积5492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690平方米的朱子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同时,拟把朱子文化中的“理”与“礼”,有机的植入到全镇各村和旅游景点内,让朱子理学思想潜移默化、伴随左右,开花结果、沁人心脾。我推论:朱子长眠在黄坑,既可以得到永久保护,又可以福泽一方百姓。倘若九泉有知,他一定会为当年的选择感到欣慰的。((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