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墩邓土旺:畲山里的木偶艺人
2017-03-20 10:37:38 来源: 责任编辑:建阳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邓土旺演示提线木偶的操控)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纵木偶表演故事的戏剧。木偶俗称“傀儡”,木偶戏也称“傀儡戏”,曾是偏僻山区群众文化生活中唯一的亮点。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闽北大山里的建阳区漳墩镇碓后村这个畲族聚居地却活跃着一支别具特色的提线木偶民间表演班。 表演班子由四人组成,都是漳墩本地农民,其中一人在后头敲锣打鼓,二人拉二胡、吹唢呐,领头的提线木偶艺人为漳墩镇碓后村的邓土旺老先生。老先生作为木偶操纵表演者,双手可同时操纵4个偶人,一边操纵一边演说剧本。每年漳墩镇当地及周边的建瓯、松溪、顺昌、政和等县市各处的庙会总是提前预约,请他们前去演出助兴,成为闽北一支十分活跃的提线木偶演出班。 3月12日,笔者走进漳墩镇碓后村财洋桥自然村邓土旺老人的家。65岁的的邓土旺老先生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刚从建瓯的小松镇演出回来,正在房间为木偶道具做养护。床上、凳子上花花绿绿的木偶色彩艳丽,惟妙惟肖。老先生告诉我们,现在看木偶剧的人少了,但每次演出仍有不少老年观众捧场。现在最常表演的有《薛仁贵征东》等48个剧目,担心表演剧本失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老先生开始手抄剧本,历时16年,辑录96本。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武官偶人告诉我们,这些木偶道具从雕刻成型到表情刻画、服装鞋帽的制作都由他亲手完成。人偶道具共有48个,角色分为王侯将相、文臣武官、布衣鸿儒、士农工商等,收拾好刚好一挑,俗称“傀儡担”。 据了解,漳墩的提线木偶大概在清代时由南来北往的商人传入。曾经是十里八乡临近县市不多的娱乐形式之一,红极一时。邓土旺从小酷爱木偶剧,只要听说有木偶表演,再远也要赶去看上一场。他十三岁开始自学木偶剧演出必备的二胡、京胡、唢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27岁正式拜隔壁周家村的木偶艺人涂仁贵为师,学习木偶剧表演。由于天资聪颖,又刻苦好学,仅学一年时间,就能操控木偶上台表演。两年后,邓土旺自制木偶道具,独立组班,出门表演。七、八十年代是木偶剧发展的黄金期,常常是农历12月出门表演,第二年二月份才归家。 在老先生家的客厅里,老先生边为我们表演木偶剧《狄青被掳》随着乐器声响起,偶人自左向右出场,边出场老先生边唱剧本,通过提线控制,偶人便跑、跳、转、翻、舞活灵活现。老人天赋“铁嗓”久唱不败。生、旦、净、末、丑五种嗓音全会。长期在闽北各地演出,老先生还能熟练应用闽北各地方言表演,对白夸张幽默,很受群众欢迎,如今,一年仍有十几场演出, “随着年岁的增大,我最担心闽北的木偶表演会在我手里失传。”老先生这样告诉我们。由于提线木偶现在主要在庙会活动时演出,演出时长短则一天,长则三天,昼夜表演,是一项兼体力与脑力的活动,十分辛苦,且整个演出班一天的酬劳在六七百元之间,收入低,表演班子不稳定,无法吸引现在的年轻人学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张敏英 钱建) (自制的木偶道具) (邓土旺手抄木偶剧剧本)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