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朱熹文化 > 正文

朱熹与建阳(3)中年居寒泉、云谷十年

2017-02-16 20:03:32 刘建 来源:大潭先贤  责任编辑:建阳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年居寒泉、云谷十年】

——摘自《大潭乡贤》 

 

乾道五年(1169)九月,朱熹七十岁的老母祝氏夫人病殁。此时朱熹正值不惑之年,为给相依为命的慈母寻找安息地,罗盘指针把他的视线引向建阳崇泰里马伏太平山。此处风景清幽,有一个天然湖,叫“天湖”。朱熹葬母于天湖之畔(今马伏良种场后),让山水林泉永远相伴先妣亡灵。并于墓旁建数间草房为母亲守孝,取名“寒泉精舍”。一条因风水编织的新纽带,又将朱熹与建阳紧密相连。

“寒泉”,这是个充满孝道的词语。“寒泉之思”表达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朱熹正好利用守孝之机,总结生平所学,著书立说。

荒郊野地亮起一盏灯,灯下朱熹麻衣草履勤著书。很快,追随者像趋光的飞蛾寻到这里。在他们眼里,这盏孤灯是一座闪亮的灯塔。寂静的寒泉精舍热闹起来,前来求学问道的弟子络绎不绝。建阳本地学者蔡元定、刘爚、刘炳、徐宋臣、范仲宣、徐周宾,邵武的何镐、范念德,建瓯的王光朝,浦城的詹体仁等,这时都曾先后到马伏寒泉精舍向朱熹求教。

最值得一说的是淳熙二年(1175)初夏,吕祖谦携弟子从婺源专程到寒泉精舍拜访朱熹,史称“寒泉之会”。吕祖谦,当时与朱熹并称“东南双星”,两位理学大师于此交流讨论,相当于一次高层次的理学研讨会。在一个半月内,俩人共同商定编撰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的言论,作为理学入门之书,并将书名定为《近思录》。

翌年,淳熙三年(1176)十一月十三日,与朱熹相濡以沫的夫人刘清四不幸病逝,其时朱熹年四十有七。朱熹对夫人刘氏一惯十分敬重,中年丧妻,给他精神极大打击。他不得不中断著书操办刘氏后事。此前有风水先生对朱熹说:“龙归后塘,乃先生归藏之所”。朱熹素来信奉风水,将夫人刘氏葬于唐石里(今黄坑)后塘大林谷,并开双穴,准备自己百年之后与妻同葬于此。这就是现存的黄坑大林谷朱熹与刘夫人合葬墓。

朱熹在马伏寒泉精舍期间,曾与蔡元定等人一起到西山、云谷等地游玩。朱熹深爱云谷风景,遂有隐居此山之意。孝宗淳熙二年(1175)七月,朱熹于云谷山上建草房三间,榜曰:“晦庵”。此后,朱熹隐居山中,“耕山、钓水、养性、读书、弹琴,鼓缶,以咏先王之风,亦足以乐而忘死矣”(朱熹《云谷记》)。

朱熹隐居寒泉、云谷两地长达10年之久。千年吹拂的山风,诠释一种启迪:选择寂寞者终将享受寂寞。当他从山林走出来时,背着十多本著作。

现代学者束景南著的《朱子大传》,评价朱熹寒泉著述为“砥励理学之剑”;朱子学专家刘树勋、黄保万在《闽学渊源》中指出:“朱熹1170-1178年讲学于福建建阳寒泉精舍,是考亭学派的开创阶段”。(羽公刘建)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