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笔下的“芹溪九曲”
2017-02-14 11:26:16 来源: 责任编辑:建阳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知道武夷九曲的人不少,但知道芹溪九曲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说起“芹溪”,有人可能会想到周宁李墩镇的芹溪、古田吉巷乡的芹溪、清流余明乡的芹溪……一般说来,溪只是一条小河,而对于小河一般只有南方人才称之为“溪”,而被称为“芹溪”之处,多是穷乡僻壤、人烟稀少、因此名气都不大。可是建阳区崇雒乡的“芹溪”却与众不同,由于她的婉延曲折,被古人称为“芹溪九曲”。 “芹溪九曲”是一个风景区,其主景在建阳将口和崇雒境内,在宋代,“芹溪九曲”之名远胜于武夷九曲,是理学大师朱熹回五夫老家的必经之路(当时主要是水路)。 提起朱熹,人们一定不难想起他的《芹溪九曲棹歌》,其诗歌中群山竞秀、丛林径幽,意境深远。此棹歌从芹口开始,逆流而上,描绘了一曲的庐峰冷月、二曲的渔歌唱晩、三曲的白云自闲、四曲的古寺门静、五曲的乔松青翠、六曲的潭空龙去、七曲的水溪桃源、八曲的砚峰瀑布、九曲的深幽景色,展示了一幅芹溪九曲的胜景图,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深厚的艺朮功底。 相传建阳崇雒乡的芹溪砚峰在古代道教四十名山中排行三十七,是韩越真人得道升天之处。但真正令芹溪九曲扬名的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名人:一个就是前面所说的理学大师朱熹,另一个就是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宋慈是建阳童游人,他在南宋时先后担任过三个省的提刑,用他长期破案断案的经验写下了世界上第一本法医著作《洗冤集录》,他死后就葬在芹溪边上的崇雒乡昌茂坊。 由于朱熹经常往来之故,记录下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闲情逸事,而这些事在历史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朱熹笔中的“子期一去无消息”,就是指华子期在孔山砚峰处炼丹一事,而砚峰相传是古代仙人经常聚集的地方。朱熹笔下的“六曲溪环处士家”中的处士指的是朱熹的表兄、宋代著名的隐士邱义,字子野,别号“芹溪处士”,因为经常回家过往之故,朱熹与表兄交往甚密。著名的南宋诗人叶善夫曾为邱子野这个“芹溪处士”题咏就有八首之多,史称《芹溪八咏》。从这八首诗来看,“芹溪处士”不仅是一个隐士,还应是一个炼丹修道之人。另外,《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有一个别号“芹溪居士”,一般而言,古代姓是祖宗遗留、名和字由长辈所取,而号一般都是自己所取,这样看来,曹雪芹对“芹溪处士”是相当的崇拜,而对芹溪也是情有独钟的了! 翻开古代书籍,咏芹溪九曲的有不少,《全宋词》赵癯斋的词句:“有九曲栽芹,一峰横砚,江上听春雨”;宋代赵宰的《声声慢》:“芹溪上,把等闲出处,付与沧浪”;元代段克己的《临江仙》:“相望咫尺天涯,芹溪犹有折残麻,此心终莫展,迟汝对岩花。”这些词对芹溪都有很深的描述。据民间传说,古代题咏芹溪的名家诗词当有百首之多,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又无专人收集,大多好诗词都已失传了! 如今,芹溪九曲的风景已被人为破坏殆尽,当你走近芹溪,是很难把眼前的芹溪九曲与当年朱子诗歌中的芹溪九曲联系起来的,可以说现在的芹溪已不再是一条河流,更像是一条小水沟,而且面窄沟浅,再也不能泛舟了,两岸的参天大树、峰峦翠屏、桃源幽静的美景早已寻不到踪迹了!只是这里依旧百姓纯朴、民风典雅,同时还传承着一些典雅的古代文化。遗憾的是这样的文化也像景色一样正在一点一点地消逝着……(朱雄亮)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