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莒口精准扶贫的新“引擎”
2016-11-23 11:36:18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11月11日,网购狂欢节。作为我区第一个村级电商运营中心,莒口镇茶布村村部小楼里,“叮咚”“叮咚”的下单声,伴随着工作人员的忙碌和愉悦,持续了一整天。 “一共接到了茶树菇、黑木耳等70多个订单。”电商团队负责人、茶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际燕喜不自禁。 茶山食用菌合作社是南平市首家采用灭菌柜对食用菌进行灭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8户,其中贫困户22户。 徐际燕说,合作社采取统一制袋、分户管理、统一标准、集中销售的生产方式,今年生产菌袋突破了1000万筒,茶树菇总产量可达100万公斤。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销售单价每公斤比去年平均增加了20元。仅此,就为社员增收2000万元。“跟着合作社干,没错!”种了5万筒茶树菇的贫困户江章喜开心一笑,对着徐际燕竖起了大拇指。 茶布村“食用菌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是莒口镇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莒口镇是我区农业大镇,有食用菌、茶叶、蔬菜、毛竹、养蜂和畜牧养殖等亮点产业,目前全镇共有农机、食用菌、葡萄、养殖等专业合作社43家。 如何发挥地方产业优势?如何让产业发展对接精准扶贫?莒口镇党委政府认为,农民合作社是相同产业农民群体自愿联合成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具有天然的益贫性和抗风险能力,是当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理想载体。 镇干部在与合作社的摸底、调查、沟通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合作社对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有强烈的意愿,部分合作社也曾开展帮扶活动,但是缺乏统一的引导,帮扶范围较小,没能形成合力。为此,莒口镇党委、政府根据各类合作社特点、实力、区域等因素,对合作社开展扶贫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合作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资金帮扶。贫困户致贫原因多种多样,但要发展生产,最直接有效的是资金帮扶。茶布茶山食用菌合作社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承诺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两年间共为22户贫困户提供担保贷款60多万元。此外,合作社还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垫付贷款不足以外的资金共计31.2万元。放牧人养羊合作社则在两年内邀请了10户贫困户入社,并为他们免费提供幼羊和养殖技术支持。 全程服务。为民农机合作社是省级农机合作示范社,该合作社今年主动结对帮扶19户贫困户,免费或优惠向这些贫困户提供机收、机割、机耕、机插等农机服务,为他们节省各类支出2.5万余元。众农农机合作社则向社会承诺:所有接受该社农机服务的贫困户一律享受优惠。今年众农农机合作社共帮扶17户贫困户,为贫困户节省资金1.3万元。 技术指导。在投入资金扶贫的前提下,各合作社又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为外出返乡创业人员、缺乏技术人员和贫困人员免费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据统计,一年以来,茶菇、养蜂、农机、竹山、养羊、茶山等合作社举办各类培训班8次,参加培训人员900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员90余人次。西山养蜂专业合作社是我区唯一一家集生产、加工、包装于一体的养蜂合作社,年产蜂蜜220吨,该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与他们共享优质销售渠道。 优先就业。莒口镇动员各类农业合作社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茶山食用菌合作社在生产旺季可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优先安排贫困人员就业。西山养蜂合作社积极为贫困人员提供割蜜、装蜜等体力较轻的工作;烟叶种植协会积极向烟草站推荐贫困家庭的女工参加拣烟培训,目前在烟草站就业的贫困户妇女4人,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莒口镇党委书记彭阳敏说,让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通过合作社最大限度地在信息、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是通过“合作社+”生产模式实现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目前莒口镇有贫困户175户389人,今年底将有195人可直接脱贫。(林志明)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