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无尘
2016-11-16 10:52:42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夜已深了,四周十分安静,我放下手中的画笔,挪了挪坐久了的身体,开始慢慢观赏起自己刚完成的这幅画来:紫灰的调子,一朵荷花倾斜在画面中,可爱的样子有些妩媚。染过白粉的花瓣,显得厚重而温润,在花瓣的顶端略施些胭脂,淡淡的晕染开后,显现出白里透红的样子,像刚出嫁的新娘有些醉意的脸庞,娇羞了起来。再用细细的衣纹笔勾出脉络,就丰富耐看了。长在层层叠叠花瓣中间的花蕊,是花中最精细的部分,画起来最要用功的地方,需十分耐心地勾出一根根须状的雄蕊,再分染出层次之后,点上白白的须头,花就有了精神。那如王子般被众多的花瓣与花蕊簇拥在中间的莲蓬,是花的重心,虽然它的造型并不复杂,但是想要画得生动,也同样需要耐心地深入刻画。再经过层层晕染,小心收拾后,一朵自己觉得还算雅致的荷花就呈现在面前了。象这样单朵的荷花,我画了好几幅,并给它们取了一个充满禅意的题目--花开无尘。这即是仰慕荷花远离泥尘的高洁,也吻合我淡然的心境。 说起画荷花,起初,我是很怕的。记得第一次画荷花,是在恩师江宏伟教授家中的画室里。那时我在南艺求学,江老师的家就在学院,与我们学生宿舍是隔壁楼,我有幸是当时唯一可以每天下午都到江老师家去学画的学生。一日,我勾了一幅荷花的白描稿,江老师看后批评道:线条不行,没画出荷花饱满的质感,去写生吧,一星期之后再来见我。于是,我带上画具来到南艺边上的古林公园,开始师造化起来。在十分复杂而鲜活的大自然面前,既要认真细致的深入观察,又要思考如何组织与取舍,并用线描的语言生动的表达出来。此时才领悟老师的用意,只有通过写生才能解决我所面临的问题。 南艺毕业之后,虽然画了几幅荷花题材的作品,但都不理想,感觉这个题材不好画,画的人也多,自己很难走出来,渐渐的也就不想去碰它了。 数年后的某日,当时还素未谋面的沈益群打电话给我,说省美术出版社要出一本专门画荷花的集子,问我是否愿意画几幅。作为基层美术工作者,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就答应了。当时,在建阳城市周边种有不少荷花,为我写生提供了许多方便,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的与荷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几年来,为了深入了解荷花,画好荷花,每年都会数次到荷塘收集创作素材。当春天到来时,荷塘上就会有几片小小的荷叶探出水面,快乐的舒展着自己的小嫩叶。有的叶片还卷着,似乎是初来乍到,还有些紧张,怯生生的样子,十分招人喜爱;到了夏天,荷塘已是一片繁华,硕大的荷叶密密匝匝,无数粉红色的花朵如少女般可爱的笑脸,在团团绿色中争奇斗艳;秋日里,昔日盛开的花朵已不见踪影,荷叶的绿也已退去,换上了生褐的戎装,歪斜而扭曲着的身子,象个不屈的战士。被摘去莲蓬的枯枝如同一根根长矛, 直直地挺着。那迎着西风而高高扬起的枯荷,又好象是一面面千疮百孔的战旗,悲壮的场面就象是这里刚经历过一场惨烈的战斗;冬天的荷塘是平静的,曾经的羞涩、繁华与悲壮都不见了,静静的水面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就这样,每次到荷塘都会有新的发现与收获,让我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创作中探寻着自己的绘画语言。 此时,伴着深夜中的徐徐清风,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当初会觉得荷花很不好画,而不想去画它,是因为那时的我修为不够,对荷花的认识比较肤浅。当我挽起裤脚,踏入泥塘,用整个身心去感受荷的气息,欣赏荷的芬芳与美丽,仰慕它生于淤泥却清雅高洁,不染污浊之气时,才能从心底里长出一朵无尘的花来。(颜成彪)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