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建盏鉴赏 > 正文

许家有:坚守工匠精神 传承建盏文化

2016-11-09 10:59:44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秋阳下,清澈的南浦溪静静流淌,千年古镇水吉依水而立。国道旁的许家有建盏陶瓷有限公司高大的厂房里,工人专心致志地给晾干的建盏素坯上釉,厂房的一头,一排用电力推动的古老水碓上下不停地击打着石臼里的瓷土。一位浓黑眉毛的儒雅老者,趁碓头抬起的瞬间,灵巧地用铁锹翻动着石臼内的瓷土。他就是公司董事长许家有。

坚守:衔接历史的断层

古镇水吉钟灵毓秀,是建盏的发源地。宋时曾经"百窑相连,窑工数千,窑火昼夜不熄"。所产建盏,以独特的黑瓷魅力,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备受贵族、士大夫的青睐。现年61岁的许家有就出生成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许家是陶瓷烧制世家。许家有的曾祖父许衍曾于南山建造龙窑烧制陶瓷,至其祖父许立文时,许家已经拥有数条相当规模的龙窑。1956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许家的陶瓷作坊改称为"建阳瓷器厂"。1970年,刚满12岁的许家有进入瓷厂跟随父亲学习烧制白瓷。洗泥、炼泥、拉坯、釉水配置、烧窑……小小年纪的许家有一点就通,不到两年,许家有已能独挡一面。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朴素的泥土经过窑火的烧烤完成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光洁如玉、晶莹剔透,令年轻的许家有深深着迷,18岁的他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烧窑。1979年,国家重新挖掘建盏烧制技艺,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和福建省轻工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建阳瓷器厂钻研建盏烧制工艺,当时的烧窑任务,便全是由许家有带班完成。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失传800年的建盏制作技艺得以恢复,不久专家组撤走。

八十年代末建阳瓷厂改制解散,许家有为了养家糊口买了大货车跑货运,很快走上致富的道路。但是,熊熊的窑火常在梦中燃烧,流淌在血脉中的传承和坚守,搅得他寝食难安,他心中始终怀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还原兔毫盏最初的模样。当年的专家组成员北京陶瓷专家邹应林常打电话给他,谆谆告诫"不能让建盏制作工艺再次断代"。在开车的几年中,他从未停止过对兔毫盏烧制方法的钻研,在专家邹应林、郭富亭的指导下,他不停地尝试调整烧制方法。然而,做出样品后,他找同行的朋友帮忙烧制,却经常被拒之门外。2000年,许家有结束货运生意,和朋友合伙在水吉池中芦花坪新辟一条龙窑,研究建盏的烧制。经过8年多的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兔毫斑建盏。

2013年,许家有在水吉后井创办建阳市水吉镇许家有建盏陶瓷有限公司,他研发的兔毫盏产品不仅达到形似、质似,而且其工艺水平在继承宋窑的基础上有了巨大的飞跃。2013年11月,许家有获评南平市陶瓷工艺工艺美术师;同年12月获建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誉;2014年许家有的《大撇口兔毫盏》荣获上海国际礼品工艺品创意设计展览工艺美术金奖。《福建日报》、《时尚旅游》、《赤子》等多家媒体争相对许家有进行采访和报道,东南卫视《海峡名录》、中央电视台《瓷路》等节目也曾邀请许家有参与录制。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使之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建盏制作技艺的衣钵,2014年底,政府部门特批以许家有建盏陶瓷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许家有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至此,这一门与时代断层已久的技艺,终于又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传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龙窑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年底将建成。"提起建设中的龙窑,许家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现代的陶瓷烧制多半已采用电窑或气窑,费用低,容易控温,成品率高。建一座像样的龙窑没有百八十万是做不到的。可是,在许家有看来,还原是对历史的尊重,只有分毫不差的复刻才能体现历史的厚重和时代背景赋予器物的附加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现在会建龙窑、烧龙窑的人已屈指可数。"许家有执意建龙窑的重要原因之一--"教会几个会烧龙窑的年轻人。"

使用传统龙窑烧制陶瓷,没有几十年经验是无法胜任的。许家有祖上数辈以陶瓷为业,烧窑对于他来说,除了是家传的技艺之外,也许已经成为了一种天赋。瓷业俗话"七死八活九翻身"说的就是天气对柴窑烧制陶瓷的影响。七月天气闷热,气压低,窑内进风量减少,木柴燃烧不充分,窑内温度便达不到陶瓷烧制的要求,因此成品率大大降低;八月气候条件改善;九月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正是陶瓷烧制的好时节。龙窑操作程序复杂,泥坯入窑、不同的摆放位置有不同的注意事项;什么时候投柴,投多少,烧窑人心中要有一本账;粉红、淡黄、淡白、银白、赤眼,不同的火光代表不同的温度。"这些都要手把手地教给年轻人,传承下去。"许家有这样告诉我们。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传统的手艺人,教徒弟时总要留几招看家本领,更忌讳多收徒弟。许家有却认为一个行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形成一定规模的群体,建立健康的行业标杆,建盏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所以,找上门来真正想学做建盏的拜师者,许家有几乎从不拒绝,免费教授。短短几年时间,许家有教过的徒弟已有30多人。不少弟子一出师就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刚参加浙江非遗博览会归来的"守艺建盏"工作室总监80后林杰,就是许家有的得意弟子之一。林杰的建盏作品器型精巧、口沿润、玻化程度高,一投放市场便广受好评,最近正为完成高端销售平台"东家"的订单争分夺秒。林杰告诉我们,生活中师父是个随和的人,对每个弟子关心备注、倾囊相授,可一旦开始工作,他对每个细节的要求都格外严格,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师父就是这么教的,必须这么做。"在弟子们的眼里,师父就像高倍放大镜下的建盏,外表朴素,内心熠熠生辉。(张敏英 丁晓雄 文/摄)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