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闽北红军模范营——建阳独立营(三)
2016-09-12 15:12:05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闽北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攻。闽北进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为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1935年2月中共闽北分区成立了西南战区,建阳独立营大部份人员被调往战区组建西南战区独立营。建阳独立营留下10余人,由新任县委书记邱有贵率领,在转战期间,崇安桐木、程墩一带的群众,给建阳独立营很大的支持。他们千方百计给部队送去粮食,有时还把粮食埋在山上,通知部队去挖出来。随着斗争形势的紧张,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实行移民并村,一面加紧对山上的封锁,妄图使建阳独立营断粮。在“围剿”、“搜剿”、“追剿”中,建阳独立营始终不为困难所吓倒。他们总是看准时机,打几个土豪劣绅,搞来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度过难关。有一回,莒口有个姓罗的保长,他的叔叔是乡联保主任,有20多条枪。游击队就做通其叔的工作,向其购买了1500多发子弹,使建阳独立营的武装得到充实。邱有贵是一位机智勇敢的指挥员,建阳独立营虽然人数少,但由于他运用灵活的战术,经常打得敌人昏头转向。一次,在崇安程口村发现有一股收税兵前来收税,在邱有贵的安排下,游击队事先选好地形埋伏好,待这队收税兵进入埋伏圈时,邱有贵一声令下,游击队十多条枪齐放,一下子就打死了好几名收税兵,缴获了十多条枪。在艰难困苦的游击战争中,建阳独立营始终与老百姓同生死,共患难。洋墩有一位大爷因为为部队购买物质,被敌人抓去毒打。邱有贵就马上前去安慰他,还送去几十元给他疗伤。在斗争中,敌人每到村庄,就会翻开群众的米缸,抢去粮食。于是独立营的战士就事先在米缸里安上炸药,炸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1935年8月,建阳县独立营根据中共闽北分区委的新方针,充分发挥人少灵活的特点,冲出包围圈,迅速在崇阳两县交界的华溪、交溪、焦岚、翁山、横墩、洋墩等地一带扎下根基。9月,建阳县独立营在麻沙河及莒口公路上截击国民党运输军用物资的木船和汽车,缴获大批弹药、军棉大衣、军毯等物资,并攻入莒口街抓了十余名土豪劣绅,胜利返回麻沙华溪梁仰驻地。 1936年12月,由于建阳独立营在斗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队伍愈来愈发展壮大,已有能力完全控制建阳崇安边境地区的斗争形势,经闽赣省委决定,撤消西南战区的建制,着力巩固发展建阳独立营。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之后,为抵御日军的不断进犯,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协议,10月,中共闽赣省委也和国民党地方当局签定停战抗日协议,不久中共建阳县委在麻沙梁仰驻地与国民党麻沙驻军也达成停战抗日协议,之后,邱有贵接到中共闽赣省委下山集中的通知,立即率领建阳县独立营100余人到达崇安长涧源集中,随后开赴江西石塘镇参加新四军的整编。1938年2月,在组建新四军的过程中,建阳独立营除留下一个班之外,其余人员全部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第三营,原邵建顺独立营所扩建的第六纵队被编入第三支队第五团第二营。在石塘整编时,鉴于建阳独立营的功勋卓著,省委还将特制的银质《闽浙赣边区坚持斗争纪念章》授予建阳独立营的10多名战士。 建阳县独立营在它组建的那一天起,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闽北红军和各兄弟部队以及本县群众武装与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为保卫苏区和扩大根据地而战斗不息。一个战士倒下了,便有更多的战士义无返顾地挺身而出,前赴后继。建阳县独立营存在的时间共约七年零三个月,一共参加各种战斗近百起,共击毙和俘敌近千名,缴获各种枪支700余支(挺)以及其他战利品无数。建阳县独立营对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地方各种反动势力的有力打击,不仅保卫和巩固了建阳苏区,而且有力地支援了中央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及长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