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周福:曜变绝技的探秘者
2016-07-18 11:31:06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吴周福在拉坯 三伏盛夏,在建阳塔山工业园区福佬建盏陶瓷厂里,一排窑炉正在烧制建盏,年过40的吴周福在给建盏窑炉添加油柴,窑炉室里的高温炙烤难耐,汗珠挂在脸颊,其辛苦不言而喻。他笑着说,油柴添多少、什么时间添加很有讲究,把握不好都会影响建盏成色。 缘起收藏乐于制盏 闻名海内的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其遗址位于水吉镇后井、池中村,它的制品在宋代已享有盛名,因宋时崇尚斗茶之风盛行,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建盏就是当时斗茶最佳的茶具。 1975年,吴周福出生在后井村,自幼受到建盏文化熏陶。1993年初中毕业的他回乡务农,吴周福发现,有很多外地人来到自己家乡旧窑址收购旧黑盏。有一次,看到有人在旧窑址上深深鞠躬,神色庄重虔诚,对古老的建盏残片都爱不释手。年青聪明的吴周福心想,这黑旧盏一定是好东西,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到这穷乡僻壤。也许是家乡情缘,于是平日里就多留份心,关注以前不太注意的黑旧盏,慢慢地喜欢上黑盏,做起建盏收藏研究,并且兴趣与日俱增,从了解到热爱、痴迷。 2005年,赚了第一桶金的吴周福不满足只收藏,他更想自己也能制作出建盏。多年从事建盏收藏研究的经历,练就了他对建盏胎体、釉色、斑纹、器形有着独到的理解。他租来场地,买来设备、原料,并到处参观拜师学艺,试验烧制建盏,失败了,再试验,再失败,再接着干,如此反复,愈挫愈坚。吴周福坦言,烧制建盏要不怕失败,每个做建盏成功人都是反复试验摸索出来,唯有执着探索,才能获得成功。2014年11月,他成功烧制出顶级的蓝油滴和银油滴,2015年11月,他的作品《蓝油滴茶盏》荣获中国(北京)国际创新产品交易会工艺美术华表奖金奖。 执着研试探秘曜变 曜变是建盏中可遇不可求的宝物,目前存世的三件曜变建盏,是南宋的传世孤品,均收藏于日本,被誉为“碗中宇宙”,几百年来,曜变盏一直被日本人奉为茶道的圣物,并被小心翼翼的保存下来。 吴周福说,曜变是建盏里最顶级的宝物,每个制盏人梦寐以求,几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自己烧制的大斑点油滴还有蓝光圈,与曜变盏相似,于是就往这个方向尝试着烧制仿曜变建盏。 “曜变”是指烧制成功的黑瓷器物能在光照之下,于器表薄膜上焕发出黄、蓝、绿、紫等色彩融揉起的彩光。但要使得成品瓷器的表面上出现宛若天际彩虹一般的缤纷效果,必须在烧制过程中形成一种非常薄的铁结晶膜。可惜南宋灭亡后,这种制瓷工艺就失传了。 吴周福告诉笔者,在研制曜变过程中,每次机会都很偶然,有时获得一点成功后,过了一段时间,烧制出的作品又达不到原有的水准,这时他就会反复想,到底是哪里出问题呢?窑炉气温、泥土、釉料配比、烧制方法等等。曜变真是可遇而不可求,讲究的是缘分和运气,但是要多做、多试、多烧,不怕失败,不要气馁,只要窑炉火不灭,就一定有成功的希望。 吴周福仿制的曜变建盏已有宋代曜变的韵味,在阳光的照射下,隐约能看到类似曜变建盏的蓝色天空星光闪烁,在建盏行业独树一帜,深受业界人士和建盏收藏爱好者的认可喜爱。 吴周福常说,当下所有的制盏人都是为探索宋代建盏古老艺术,做盏人要匠人匠心,耐得住寂寞,勤炼内功,不攀比,不浮躁,在坚持中学习进步。 辛勤汗水赢得了成功。去年9月,吴周福的作品《束口曜变油滴盏》荣获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为了标识自己的建盏作品,吴周福在自己的作品底部打上“福”或“福佬”字款,目前在天津、广州、北京设有专卖店。 (张贵兴 丁晓雄)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