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文体 > 正文

十年圆我中学梦

2016-07-18 11:34:45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我出生在崇尚读书的福建莆田。当地有句民谚叫——地瘦种松柏,家贫子读书。因为家境贫寒,5岁半,我就上学了。1965年夏,不满12岁的我,顺利考入莆田第十中学。

  莆田,地处沿海,人多地少。当年,为了支援山区建设,也为了加强备战工作,政府动员莆田农民移居闽北。不过,真正下决心背井离乡的,主要是家里穷或成分高的两类人。我家属于前者。于是,刚上初中一个多月的我,便随父母移居建阳县黄坑公社鹅峰大队。

  建阳山清水秀。800多年前,朱熹曾在这里创办“考亭书院”,后与夫人刘氏合葬于黄坑后塘大林谷。得益于朱熹,建阳始有“南闽阙里”之称。可是,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阳的教育事业仍较落后,全县仅有三所中学。当父亲安顿好新家,带着我先步行20里,再乘车颠簸80里,来到位于麻沙的建阳三中求学时,被校方以“生员已满”为由拒于门外。因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且不懂也找不到关系,我只好乖乖的“回去等通知”。

  孰料,1966年,那场“大革命”就开幕了。很多学校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书可读、无所事事的我,开始下田学干农活。那时,农村很少用农药。因而,田里有两多。一是泥鳅多。泥鳅既刁钻,又圆滑。稍有动静,就逃之夭夭、溜之大吉了,不是轻而易举能抓到的。二是蚂蟥(水蛭)多。蚂蟥身上似有“遥感器”一般,只要你踏进田里开始劳作,它们就立马做出反应、锁定目标。没有脊椎的身躯,一弓一张地向目标快速游来。蚂蟥与其他“吸血鬼”一样贪婪,一旦遭到它们“袭击”,且未能及时发现,原本又扁又细的家伙,吸饱血后变的又圆又粗、通体暗红起来。更令人心痛的是,蚂蟥吸去多少血,还得流出多少血,伤口才能闭合。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参加耘田(除草)劳动时,不知什么时候小腿上出现一大一小2条蚂蟥。我立马跑到田埂上,一边惊叫,一边跺脚。可该死的蚂蟥却若无其事、纹丝不动。父亲见状,过来用手一条一条把蚂蟥从我腿上“拔”下来,而后从烟斗里掏出一坨烟油,抹在蚂蟥身上,刚才还猖獗的它们,很快便呜呼哀哉了。那时,队里的男劳力,每天12分;女劳力,每天10分。生产队最早给我的报酬,是每天2.5个工分。我曾苦笑着向生产队长诉苦:我一天流失的血,也不止这点工分呀。

  1970年初,当“复课闹革命”的钟声响彻大山深处时,黄坑也办起了中学。这时,我每天已经能挣八九个工分了,且又是长子,按理说应该安心劳动才是。但为了一圆中学梦,我希望再度入学。开明的父母咬咬牙,恩准了我的要求。新创办的中学,说是“完中”,其实不“完”。因为教材缺、教师少,我们始终不曾开过化学课,也没有专职音乐教师,以致我至今不懂化学、五音不全。

  学校了解我家境况和我的表现后,按月给我发放4元甲等助学金。这笔钱,对我而言,功用不小。人穷志强。我勤奋学习,各科成绩皆可,最好的是数学。从作业到考试,我不用铅笔用钢笔。而且,数学老师经常把我的答卷张贴在黑板上,充当“标准卷”。为了多挣点工分,每逢星期六上午放学后,我便急匆匆往家赶。20里路,用不了两小时。随便吃上几口饭,下午下地参加劳动,星期天再干上一天。周一带些大米、咸菜什么的,天刚蒙蒙亮就向学校开拔。因为生活困难,一直买不起自行车。每次往返,全靠自己的“11号”。有时途中遇到本大队的手扶拖拉机,便一手抓住拖斗,跟着快跑几步,而后找准时机,纵身一跳,坐了上去。侥幸不被驾驶员拽下来,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就这样,我边读书边劳动,加上寒暑假,每年差不多能挣1000个工分。幸好那时学制改革,初中、高中都压缩了时长。1974年7月,我高中毕业。从1965年进入初中算起,头尾跨度长达10年。在校期间,因为成绩不错、表现良好,我先是当了班长,后又兼任校团支部书记。毕业回乡后,村里人都夸我“好样的!能做事,会读书。”可我心里却隐隐感到惭愧:都快21岁了,多少人大学毕业了,我才圆了中学梦!

   (张桂辉)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