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新闻 | 媒体看建阳 | 闽北要闻 | 国内 建阳报 | 文体 | 旅游 | 美食 | 炫彩建阳 | 举报辟谣
专题专栏 | 乡镇 | 视频 | 福建要闻 | 国际 红色记忆 | 古建阳 | 朱熹 | 宋慈 | 建盏 | 互动交流
您所在的位置:建阳新闻网 > 文体 > 正文

如是竹影钟声

2016-07-12 11:05:40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如是寺

崇雒莲源山,山高林密,峰峦深秀,山势巍峨。上山之路,弯曲盘旋,车辙很深。高大乔木,挺拔翠竹,蓊蓊郁郁,绿得奢侈。深山之中,蝉唱鸟鸣。细泉涓涓之侧,树木幽然之处,古寺依山而立,名“如是”。

如是寺,曾经晨钟暮鼓,法门大开,香火之盛,甲于闽中。

寺庙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3),原名崇福寺。元至正十九年(1359)重建后,更名为如是教寺。因为,它供奉的是“如是老佛”。

如是老佛,即宋绍兴元年来莲源山的暨存真。至今,水吉一带还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瓯宁暨存真,人有疾病,饮以法水立愈”,遇干旱,能呼雨;遇灾涝,能呼晴。暨公是以能为民呼风唤雨、除去痼疾沉疴的神医受到后人的供奉。

《建瓯县志》载:“宋,如是庵,暨公名存真,水吉人”,“性喜耕耘,绍兴辛亥(1131)往莲源深谷中”。暨公喜欢砍柴种田,以山路为车为舟,游走四方,为民除害,声名百里。他在宋绍兴辛亥年来到莲源山,壬申年(1152)坐化,在莲源山二十一年。相传,暨公坐化于崇福院,十天不坏,人们用香泥塑了他的肉身,供奉在大殿里。因他曾在崇福院歇脚的“单票”上写“如是”二字,于是后人建庙宇供奉他时就以“如是老佛”相称了。

关于暨公老佛的民间传说很多:莲源山曾经出了一只蛇妖,能幻化人形,淫人妻女。乡民祈祷暨公老佛施法术,除了蛇妖,将它降为无毒泥蛇。方圆百里百姓有疾,暨公以山间百草和清泉为药,为民除疾。宋孝宗敕封暨公“定应通觉大师”,元顺皇帝敕封暨公“定应通觉惠昭善济大师,如是老佛暨公菩萨”,道光皇帝敕封并亲书“泽被万民”,以旌表其济世救民、流芳于世的善举胜德。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如是寺萧衰几废,兴建几起。明万历六年(1578)院毁,九年重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募修,清乾隆、道光年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再修……2008年,如是寺又毁于烛火,后由现在的主持释泽喜法师募善款重建。

曾经容颜斑驳的如是寺,如今,殿宇生辉,重焕光华。

如是祖殿座西北朝东南,庙门白墙红瓦,两边各有一尊半蹲的石狮。庙宇重檐三层,脊背起翘,在青山的衬托之下格外庄严肃穆。庙宇内顶为圆锥状藻井,布满装饰性斗拱。大殿正中上方有道光十年书写的“泽被万民”横匾,中间天井上方有敕建“如是祖殿”竖匾。门首有联二副,一阳一阴。柱子上是凸起的阳联“莲源山明水净,如是竹影钟声”。门旁一联为凹下的阴联“天竺峰夕照宝莲座,唐迄今名谷显遗迹”。横批为“如是现光”。重修后,柱子上联改为“莲源风景水长流,如是钟鼓响明生”。据说,以前莲源山晚钟敲响,能远播诸峰。回首再看看来的路和那浓郁的树,吐纳山中新鲜气息,果然“山明水净”,心中顿感澄澈。

如是祖殿旁,有大雄宝殿。殿门有一联,上曰“大慈念一切”,下曰“慧光炤十方”,横批“笑口常开”。这是今人对暨公老佛大慈情怀的评价与敬仰,是对现今生活平静安宁的祈祷与向往。两殿之前,有一座六角五层佛塔。塔上绘有青松、明月、清泉、翔鸟图案。佛塔的两旁是香烛架,人们在此点香烛,以恭敬之心礼敬暨公老佛和苍天厚土。

斯山斯寺,竹影钟声,香烟缭绕,有佛慈悲。

无论是流离于乡野,还是恭立于庙堂,兼善天下,都是历代士人汲汲所求。暨公老佛,有无边法力和慈悲情怀普济众生,是建阳本土供奉的最成功的神祗之一。他的成功在于治病救人,庇佑百姓。济世救人是宗教的根本,他是天地赐予的神祗,是拯救苦难的使者,在一方民众的宗教信仰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虽是区域性的神佛,但已是一种文化底蕴和乡土精神,承载着历史的积淀。这样的神佛,驱瘟赐福,度无边众生,保一方民众,也阐释了“佛即是人,人即是佛”的思想之真谛,是值得供奉的。

所有深奥的道理,所有精神的膜拜,在此升华为一种境界——莲源山,阳光温暖,竹木光华,这是一个芬芳世界。它交织着一场对暨公老佛的虔诚礼赞,那袅袅升腾的人间的烟火祈祷的神界的灵光辉映和现世的宁静与安稳。

我曾经在邵武的福山,也看到过“如是”二字。走上福山通幽之径,不久,见翼然之亭,亭旁山坡上的阁楼,叫做“如是居”。“如是”的后加了一个“居”字,也许是在追求一种更平和更接近世俗生活的精神境地吧。

抬头望,天高云淡。风,从山谷下黄绿相间的稻田里吹上来。寺庙,那白墙那红瓦在青山的掩映之下,在淡淡的阳光之下,格外清寂。寺庙旁,竹影婆娑,绿意连绵。有许多高大的枫香树间杂在竿竿翠竹之间,阳光透过竹叶树叶,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子。偶尔飘下一些落叶,飞舞着给幽静的山间一点诗意。

这时,手机响起,是远方好友的问候,我告诉在家乡如是寺。结束谈话,几秒钟后,是好友的短信:

“牵挂无言,惦念无声;阳光普照,一身平安。如是”。我,内心温暖。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诗句在山间缥缈。此刻的我,望着“如是现光”的牌匾,望着袅袅升腾的青烟,望着如是寺周围的参差烟树,身心俱静。细听天籁,无声。唯有庙宇里的木鱼敲响,经声和着大殿音箱里传来磬钹和谐的梵音。

 ——梵声清越,境若天外。

莲源山明水净,如是竹影钟声。

(陈芩)

相关阅读:

心情版
更多>>建阳动态
更多>>媒体看建阳
  • 建阳视频
  • 炫彩建阳
更多>>福建要闻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阳区人民路28号  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办公电话:0599-5836807   E-mail:linktouch@163.com   闽ICP备1600906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建阳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5836807   举报邮箱:linktouch@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   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0599-5836807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