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
2016-06-06 15:05:18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老子哲学主张:“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庄子《达生篇》有一则“纪消子为齐王养斗鸡”的寓言,告诉我们要涵养内敛守拙。孔子说曾子(曾参):“参也鲁!”,正是靠这位夫子心目中憨厚的弟子,儒家的仁恕学说得以传扬。《列子·汤问》记载九旬愚公欲移山,邻村智叟取笑他愚不可及,蝼蚁如何撼动峻岭?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孙子死了又有他的儿子,代代相续,而山的高度又不会增加,何愁不会夷平呢?”世上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智叟,愚公耐烦耐久的愚笨处正是我们不及的地力。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谭》,表达的是,对于一个涉足世道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在中国文化中,“文以拙进,道以拙成”,讲的就是对拙的推崇。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的想法是:“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他创建湘军,选拔将领,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招士兵,也专要“朴实少心窍”的山民,盖因其敦实淳朴,少浮滑之气。 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这样评价自己: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他一生专心致志做事,涓滴积累,水滴石穿,不断攀登事业的高峰,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成为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干部的楷模王彦生被誉为坚持原则、淡泊名利、拙于交际的老实人。他把一切奉献给对家乡父老的炽爱、对党无限的忠诚,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 读书历事,我们从中获取什么?生活里,处处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学得少。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进步进取,行的是正道,守的是心安。而有些人梦想成功,却不愿守拙,只想讨巧;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弄虚作假,欺世盗名。虽然在现实中,也不乏因此而名利双收的,但是,他们把做人的原则和本分也弄丢了,最后只能为人所不齿。 凡勤于正事者大都会“拙于人事”,其实,他们并非交际能力差,而是他们自有人生定力,守拙求进,看事业重如泰山,无投机取巧之心力,无迎来送往之闲情。这样的拙不仅使他们专心致志做事,熟能生巧,厚积薄发,不断攀登事业的高峰,也使他们远离诱惑、超凡脱俗,站在了人生的高界。守拙人,不仅会获得内心的宁静,不经意间也会成为一道风景。 当然,在现实生活里,当面临重要的难逢的机会,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态,又通常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其实,真正的朴拙,仍然根本在于一种责任的承负,对社会负责,为大多数人造福,关键时刻,仍需当仁不让。正所谓,处巧若拙,处明若晦,处动若静,保持本真,勇于担当!(若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