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16-06-01 10:54:55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溪源村美丽乡村。(丁晓雄 摄) 本报讯潭城街道溪源村是南平市五星级美丽乡村。全村面积2.3万亩,有6个自然村2036人,党员81人。近年来,溪源村通过抓班子、队伍、制度"三个建设",突出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干部驻村蹲点、党员联系群众"三个载体",使"党建富民强村"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就了"支部强、机制活、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优美画卷。 该村不断创新思路,优化完善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建168"和每周"三个一"工作法等制度,促进班子干事创业。牵头成立溪源为民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建阳果蔬龙头企业福樱农艺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以资源入股,与区旅游发展公司合作成立"溪源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美丽溪源投资发展公司发展拓展项目,合伙式推动溪源乡村旅游做大做强。通过有效推进"六要"群众工作法、为民办事全程代理、"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服务群众水平。持续开展"牵手联创、互动发展"活动,采取"区级领导联乡、部门单位联村、机关干部联户"的方式,帮扶重点村,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 游人流连忘返。(邓雪 摄) 通过村党支部引领,溪源村已形成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设施农业方面,建立标准化果蔬大棚基地、休闲垂钓旅游观光基地,形成烟叶、果蔬、苗圃、水产养殖农业特色产业。同时,每年果蔬大棚出租也为村财增收10万余元。乡村旅游方面,积极融入建阳区旅游产业发展,依托美丽乡村旅游,通过休闲步道串联起吕氏宗祠、探花亭、农家记忆馆、古民居及千亩松树林等人文自然景观,并对接考亭休闲绿道网络系统、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形成大考亭旅游圈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日接待游客量达200多人,双休日达800多人,目前还正努力把溪源村打造成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全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村集体投入200余万元资金,建立100亩标准化果蔬大棚基地,引导村民发展百香果、草莓、黄金蕉等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果蔬种植面积200多亩,亩产值达2.5万元,仅此农户可增收600多万元。同时,引导村民种植烟叶320亩、鱼塘养殖20亩,这两项即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该村还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利用美丽乡村旅游,积极开办农家乐6家,形成了"观农家景、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生态农业旅游链条,实现农民创收增收。 游客纷至沓来。(丁晓雄 摄) 村党支部充分挖掘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打造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抓规划上,聘请专业团队根据村子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在原有村居村貌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修旧如旧";对新房屋则严格按"武夷风格"标准建设。在抓建设上,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环村道路硬化、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完成了房屋立面改造60多幢、路面硬化2.6万多平方米、绿道建设6公里、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太阳能路灯安装66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其中,雨污分离污水处理微动力系统实现了"三个一",即设施占地一亩、投资一百万、投用后惠及一千人。 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溪源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安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实现"三超"、"三无"、"两个百":"三超"即村财超过全区平均水平8.7万元,达50.2万元,村民收入超过全区平均水平1466元,达13822元,干部收入超过村民1万多元;"三无"即连续三年实现无上访、无诉讼案件、无邪教组织;"两个百"即全村群众满意率100%,村两委班子支持率100%。 (本报通讯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