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建阳(156)建本朱熹《四书集注》
2016-04-06 14:26:00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朱熹为这四部书作注,名为《四书集注》,元明清均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四书五经"也就成为儒家经书的泛称。 《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朱熹用毕生精力编写《四书集注》,反复修改,直到临终前三天,还在修改《大学章句》,为之付出毕生精力。 《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和竭力尊崇,称《大学》乃"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大学》章句,义理无穷。开篇章中有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说,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平心静气,平心静气然后才能仔细考虑,仔细考虑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这话将动静得失讲得很高妙。那种偏面追求发展速度的企业家,看看这段话,能不醒悟吗?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认为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醒人们慎独自修,自我约束;为人要忠恕宽容,互不损害。中庸之道要知"功成身隐",否则功高盖主,引杀身之祸;经商莫忘"见好就收",否则血本无归;打战讲究"穷寇勿追",哀兵必胜。如今看来,中庸之道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封建时期,儒学思想主导了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几乎成了"舍儒无学"。 朱熹《四书集注》,建阳书肆屡刊不止。知见有明万历元年自新斋余幼山刊本,明书林余氏怡庆堂刊本。《四书》类书则更多,知见有余志安勤有堂刊刻《四书通》,刘氏日新堂刊刻《四书辑释》,虞氏务本堂刊刻《四书待问》,刘氏庆源书堂、余氏双桂堂、魏氏仁实堂先后刊刻《四书集注大全》。建本先后还刊刻有《四书经疑问对》《四书知新录》《焦氏四书讲录》《四书朱熹注解》《四书集编》等。(刘建)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