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实事惠民生乡村展新颜
2016-02-03 11:11:03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2015年,回龙乡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武夷新区发展和高铁时代的新机遇,集中精力打好“五大战役”,从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美丽乡村、增加教育投入、生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全力推进民生建设。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民生经济 初秋的清晨,在回龙乡浒洲村一个普通瓜棚里,一个个表皮坚硬、凹凸不平样子奇怪的瓜果挂满瓜架,村民正忙着采摘,装箱准备运往外地。 “这是从非洲沙漠引进的,叫火参果。”种植户徐锦景笑着介绍说,火参果又称火星果,原产于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黄色外皮,带刺,里面是绿色的水果。瓜肉质细腻多籽,味道类似于香蕉、黄瓜和柠檬的混合味,吃过后,嘴里会有轻微的余香,是目前大城市的水果新秀,备受年轻人的喜爱。火参果的引进种植,打破了闽北山区不能种植非洲热带水果的禁区,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回龙乡依托现代科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阳紫瑞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蓝莓新品种研发、繁育、种植为主,通过从美国引进蓝莓先进品质进行本地培植,优选出适合本地繁育、种植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南高丛品种十余种,公司现已自主组培育苗二十余万株。公司计划五年内投入资金6000万元,自主种植蓝莓15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蓝莓5000亩,打造特色品牌,丰富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回龙乡还打破了传统一家一户小面积耕作的状况,通过调整农田,大力发展烤烟生产,2015年,全乡烟叶种植面积2900亩,总产值1178.26万元;推广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技术,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增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全乡共成立果蔬类农村专业合作社11家,“回龙乡菇也专业合作社”为成功经营的典范,以“公司+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方式,从食用菌菌种培养、种植到食用菌收购、加工、出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合作社吸纳会员160余人,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收购、加工和出售,解决了单户农民劳动力薄弱、产品生产技术缺乏、产品价格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 回龙乡针对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开设培训课程,举办6场待业人员就业创业培训368人次,提升就业创业技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二、构筑美丽家园,提升居住坏境 冬日的回龙,虽无秋日的绚丽多姿,红果满山,但行走在乡村田野,依然可以欣赏到秀美的山水美景。优雅恬淡的小山村或轻倚山上,或傍立河畔,或深藏树林,或横在路旁,宛如一个个甜美清秀、热情舞蹈的姑娘,她们有的简单却优雅,有的热情且奔放,青山、绿水、高山、楼阁,她们就是现实中的世外桃源。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我们要立足乡村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高标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均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新建房屋18幢,改造房屋21栋。乡、村两级投资500余万元完善了村内道路和污水处理系统,新建路灯、修建沿河漫道、林间步道、中心广场、凉亭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规划投资350万建设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项目桃园客栈;投资300万元建设水上渔村项目。鼓励当地村民开办家庭餐馆、家庭旅店、家庭农场,举办旅游餐饮服务业、果蔬、花卉种植培训,倾力打造集观光、休闲、采摘、垂钓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村,实现农民增产、村财增收。 与均中村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不同,马岚新村是整体搬迁,目前已完成90栋新房统建。乡政府通过增减挂钩政策,争取项目资金1130万用于该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绿化亮化工程,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给水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马岚新村的建成将实现省级地质灾害点下澄溪自然村53户村民的整体搬迁,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近年来,回龙乡投资8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000平米的集镇中心“龙球公园”;投资55万元建设人行步道、排水系统、统一设立广告牌,并成立市场管理队,规范农贸市场管理。大力推进“万人保洁”工作,建立了保洁员公约、成立乡“万人保洁”工作考评组,形成保洁工作长效机制;开展“星级户”评比活动,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让“万人保洁”工作由政府引导、监督转向全民动员、群众参与。 三、兴重教之风,筑民生之基 教育为民生之基,关于百姓的生存和发展,回龙乡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力量,落实各项补助政策。 初夏时节,步入回龙中学校园,扑鼻的花香迎面吹来,电子阅览室内,师生有的搜寻资料,有的阅读有声读物,有的在欣赏科技电影,文化气息飘香四溢。学校负责人告诉我们,回龙中学能有今天的育人环境,离不开乡村两级强烈的尊师重教风气。 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入196.3万元建成回龙中学教学楼,投入108万元建成回龙中学田径场,投入225万元建成回龙中心小学教学楼。此外,总投资投资303万元,占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1830平方米的回龙中心幼儿园计划在2016年1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园内建有现代化教学室6个,培育儿童兴趣爱好的多功能室3个以及400平米的户外活动操场等,可接纳3-5周岁学前儿童240人。 回龙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多年来,回龙乡党政班子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并以实际行动影响各村两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对九年义务教育予以人财物等方面的倾斜,鼓舞了老师们安心山区教育,呕心沥血培育一批批农村新苗茁壮成长。同时,积极引进特岗教师和免费师范生,至2015年初,全乡新安排80末、90后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共9名,进一步解决教师结构老龄化问题。落实“两面一补”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扶持,争取困难资助资金共1.5万元,受资助学生30名。此外,乡政府还投入15.03万元作为教育经费、安保人员工作经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师生工作生活安全。 四、优化惠民政策,促进民生保障 回龙乡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9.98%,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90.18%,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居”,回龙乡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均中村规划建设“幸福院”,总投资260万元,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规划建设床位40床。“幸福院”建成后将有效解决老年人住房问题,推动回龙乡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集观光、文化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提高养老品质。 回龙乡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基本基本生活问题。2015年,发放低保额达792322元,争对士兵的优抚,发放服兵役家属优待金154541元、乡里退役士兵共75人,抚恤津贴达56025元。在自然灾害和医疗救助方面回龙乡临时救助及医疗救助款项就达29558元、中央补助自然灾害补助款40000元。扶贫办也投入28072元资金帮助困难群体。精诚“五老”、高龄老人等针对乡里老人救助项目款项29300元。2015年回龙乡共救助重度残疾290人,投入16000元进行街道残疾人无障碍改造。 五、维护社会安全,促进和谐稳定 安全稳定是实现民生保障的要事,为保证全乡人民的安全生产、生活,回龙乡政府将交通、生产、消防安全、社会稳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回龙乡高速路连接线是建阳区回龙乡通往宁武高速的交通要道,宁武高速的通车加大了高速连接线的车流量,为减少车流量增加带来的安全隐患,回龙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经上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回龙乡高速路连接线交叉口工程列入县道改造计划,现投资200万元建设的高速公路交叉口环岛路已经通车,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此外,乡政府投资23万元修复损毁路段36处,在公路危险地带增设反光镜50面、邻水邻崖急转弯处陡坡增设安全护栏800米。 2015年,回龙乡组织安办、公路站、派出所等部门开展全乡范围内安全生产检查11次,共发现生产、道路安全隐患35处,发放整改通知书4份。乡村两级组建文明交通劝导队13支,乡人武部、文明办、工会、妇联、共青团、派出所等部门组成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志愿者团队,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12次,发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单2321张,纠正交通违规行为896人次。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生纠纷,维护乡镇和谐,乡村两级成立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定期对调解委员会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人民调解的规范性、技巧性。推行公调对接机制,今年以来,成功调解纠纷68起,有效压降了信访案件,促进民风和谐;释放了基层警力资源,为乡镇安全提供保障。(汤忠妹 高垄)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