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坑长见:“十里长涧”美如画
2016-01-04 15:11:21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一山一山好风景,看呀看不够;一湾一湾清流水,甜呀甜津津;远山近水翠涛涌;天地一方好水土,好呀好水土……”这是位于城西八十余公里的黄坑镇长见村十里长涧的美丽景致。 长见村地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麓,位于黄坑镇北角,总面积27.69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全村呈带状分布,依山傍水而建,是一个美丽的村庄。 长见村拥有着一条贯穿全村延绵十余里的溪水——九龙溪,村里人称之为“十里长涧”。境内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九龙山庄、九龙瀑布令人叹为观止,万亩生态茶园郁郁葱葱,茶马古道蜿蜒曲折,明代石拱桥历经风雨依然挺立于碧水之上,济众碉经历战火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观音岩古寺庙留存千年依然香火不断…… 十里长涧发源于长见村东北侧的九龙山上,溪水从山中流出,后经瀑布直泻而下,缓缓流过长见全村。 从九龙山上下来,沿溪而行,只见古茶道蜿蜒曲折,郁郁葱葱的阔叶林遮天蔽日,断崖瀑布一泻千里,游人漫步其中清幽凉爽。 出了古茶道向东而行,万亩生态茶园一片浓荫,郁郁葱葱、清新自然,四周高山环绕,溪水聚而为潭,土壤深厚肥沃润湿。黄观音、雀舌、牡丹、肉桂、水仙等茶树交错而生,溪水的甘甜清新,茶树的自然香气交相辉映。顺着古茶道往南走,只见九龙石门饱经风霜屹立不倒,文、武官帽石犹如守护神般立在溪水两侧。 九龙山上好美景,春来一片新绿,夏季一片浓荫,秋来一片红霞,冬季一片银装,是个引人入胜的好去处。 来到十里长涧,你不得不看的就是那九座明代石拱桥了,太子桥、状元桥、永兴桥等古桥横溪而建,屹立在溪水之上,桥面离水面10余米,远远望去,古桥成了九龙溪上一幅极致的风景,装饰着自古以来这一条美丽的长涧。 永兴桥横跨于长涧之上,桥上长满了藤蔓,开出了茶花,古人曰“石板开花,千古难得”,桥下溪水清澈见底,青竹翠柳,倒影连连。 状元桥位于太子岭北侧,相传清朝咸丰年间,在太子岭有位张氏书生,多年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一次梦得高人指点,在太子岭北侧溪流之上修建一座拱桥,前半桥身连上三层台阶,后半桥身平铺下桥,张氏书生常于此桥过,乡试时中得进士,仕途一帆风顺,后人便将该桥取名状元桥。 太子桥是一座陡拱式单孔石桥,由两三块石头架拱成,跨度六丈余,建造时并未使用水泥等任何胶合物,只是巧妙地运用了石头与石头之间的夹角契合而成。太子桥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雨,依旧昂然屹立、毫无动摇,桥与水面倒影相合,远远望去,恰似一轮满月。 这几座石拱桥让我们充分见识到了古人的智慧。 出了山,流过了古桥,十里长涧一路跌宕起伏,在经过长见村时,似是不愿叨扰这村中的宁静,变得安静了下来。长涧流水潺潺,和江南的其它水系一样,蕴涵着它的秀慧与智巧,涵养了长见人的质朴与耿直。 长见村历史悠久,每一处都充满了古典的气息。村中一座土黄色的堡垒——济众碉,见证了黄坑的峥嵘岁月。济众碉建筑设计考究,功能齐全,楼高三层,约两丈三尺,顶层四面有探眼,内窄外阔,屋面青瓦,四面滴水。它饱经沧桑,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屹立至今。 位于东山上的寺庙观音岩是九龙溪在长见的最后一道风景。早在唐朝年间,先辈们在广福庵南山的一座天然岩洞处,修建了寺庙,得名观音岩。据悉,有着1282年历史的观音岩香火不曾间断,上山进香、膜拜者络绎不绝。 长见村的美,如十里长涧一样生动明秀;长见村的美,似溪流一般脉脉含羞。十里长涧潺潺流淌,似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长见村那如诗如画如歌的似水流年…… (邓忠卫)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