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系列报道
2015-12-17 09:58:48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开栏的话: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培育建窑建盏文化产业,成立建盏协会,打造“建盏文化一条街”,积极谋划建窑建盏产业园,申报“建阳建盏”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科学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机制,评选传承人,迄今为止已有24位建盏工艺师经过激烈竞争被评选为“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为了激励建盏工艺师创新争优,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建窑建盏文化,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廖设生:“文火慢炖”出精品 □丁晓雄 张敏英 2015年3月,廖设生创作的“撇口油滴盏”和“敞口油滴盏”两件作品在2015年北京第三十一届国际礼品及工艺品展览会上分别荣获“工艺美术金奖”和工艺美术银奖”,徒弟陈玉锋创作的“炫彩油滴盏”和“油滴笔洗”两件作品收获二项“工艺美术银奖”; 10月,廖设生创作的“银油滴盏”作品在2015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获评中国十大名窑金奖,陈玉锋的作品“油滴盏” 在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中华工艺精品作品奖银奖。 2015年,可谓是廖设生师徒俩的丰收年,凭着精湛的烧制技艺和独到的创意,他们已获得了12个各类全国性大奖。“还有二个奖项评选已经揭晓。”廖设生笑着说,他们师徒俩今年5月还参加了(陶瓷)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廖设生选送的作品“撇口油滴盏”获银奖,陈玉锋的作品“钵形银油滴”获铜奖。 1966年生于建瓯的廖设生,1987年从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建阳瓷厂任技术员。建阳瓷厂位于建阳市水吉镇池中村,池中村附近的后井、芦花坪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古窑址。规模宏大的龙窑遗址,精美异常的碎瓷片,常勾起廖设生对当年繁荣兴盛场景的无限遐思。此时,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省轻工研究所和建阳瓷厂等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公关小组研发的仿古建盏已获成功。年轻的廖设生手脚勤快,勤学好问,深得老技术员们的好感,不管是釉水的配比,还是烧制温度的控制,老技术员们都乐于指点一二。每年都有专家学者来到瓷厂搞产品研发。廖设生总是抓住机会向专家老师们讨教。不久,年轻的廖设生就成为建阳掌握烧制建盏技艺三人之中的一个。 建盏的釉属于我国古代结晶釉的范畴。在窑炉烧制过程中,由于火候与气氛的原因,器物会呈现出各种自然奇特的花纹,巧夺天工,变化无穷,令廖设生深深着迷。1996年,就在廖设生准备对建盏展开深入研究时,瓷厂停厂。为了养家糊口,廖设生只得为一个古董商打工,虽然收入不多,但廖设生却庆幸自己能继续做建盏。研发建盏需要资金投入,为别人打工的廖设生,虽然常常因为控制成本放弃许多尝试和想法,但30年来他从未放弃对建盏的研究,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坚持研发建盏新品,先后烧制出兔毫、油滴、曜变等品种。 2011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阳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建窑建盏”这块“金质名片”,组织成立建窑建盏协会、打造建盏文化街,积极培育一批卓有成就的建盏工艺大师,央视“寻宝”栏目走进建阳,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建盏产业渐入佳境。 廖设生敏锐地意识到建盏复兴的春天已悄然来到。2010年,廖设生创办“华生建盏陶瓷有限公司”,在建盏这块自己钟爱的园地上尽情舞蹈。短短3年时间,廖设生就研发出兔毫盏、银毫盏、鹧鸪斑、油滴盏、兔毫茶具、油滴茶具、油滴花瓶等华生建盏系列产品。 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陶瓷艺术。廖设生的建盏作品结晶花纹颗粒大,斑纹清晰,温润晶莹,质感强,釉面自然,色彩柔和,给人以宁静庄重之感。华生建盏一出现,很快获得业内行家和市场的认可,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迅速打开市场,随后厦门、福州、广东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如今,华生建盏特别是高端的全手工、天然矿物釉传统工艺产品,往往是还没出炉,客商已等在家中。 “这块盏油滴结晶颗粒大,质感强,可惜盏底有二个针孔。”捧着刚出窑的油滴盏,弟子陈玉锋连连叹息。“这是底部釉面太厚造成,以后上釉要注意釉水的厚薄、均匀。”师傅廖设生耐心解释、指点。他积极培养建盏传承人,劝说在外做生意的外甥陈玉锋回来帮忙。年轻人,肯吃苦,有悟性。2012年,陈玉锋放弃上海金山的建材生意,回到建阳跟姨夫学做建盏。建盏的烧制工序繁复,必须历经选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生产工序,还必须协调坯土、釉矿、窑温和窑中气氛这四大烧造因素,这让陈玉锋更加沉迷钻研不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玉锋在姨夫的指导下,独挡一面。2014年10月,陈玉锋收获了他的第一个创作大奖,他创作的“鹧鸪斑” 在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荣获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银奖。今年5月,他创作的陶瓷作品“鹧鸪斑”荣获第十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金奖。截止目前,他的陶瓷作品已收获了七个全国性大奖。 “他的作品既融合了传统的工艺,又有创新意识,做到了在传承中发展。同时年轻人能使企业的生产、销售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助推建盏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廖设生相信,只要将建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坚持下去,必有大成。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