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游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侧记
2015-12-17 11:00:12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一张笑脸,一杯热茶,让刚刚还因为住房漏水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的邻居老赵和老张渐渐冷静下来。这是12月10日,笔者在建阳区童游街道静园社区“曼华调解室”看到的一幕,也是童游街道18个村(社区)调解室常见的纠纷调解场景。近年来,童游街道综治工作立足于服务辖区发展大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完善治安防控和矛盾纠纷联调体系建设方面走在了南平市前列。 强机制,调解顺民意 前几天,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后洋源村的村民专程给童游街道送来一面写着“敬业正直 为民解忧”的锦旗。原来,2015年7月11日,在南平农校后山养猪场务工的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工人黄某,在冲洗猪棚的过程中,高压冲水机器突然漏电,导致黄某不幸触电身亡。死者家属要求雇主等人赔偿。但是雇方推诿搪塞,双方僵持不下。童游司法所接到案件后,立即启动联合调解新机制,联合童游派出所、童游综治办等部门前往现场查看,及时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在调解人员和律师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两天时间,死者家属和企业就达成赔偿协议。 “以前,类似这样的纠纷让派出所和基层警力很为难。”童游派出所所长陈雄告诉笔者。近年来,随着武夷新区建设进程加快,童游辖区因征地拆迁、拆除“两违”建筑、农民工工资拖欠等原因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这些面广量大的矛盾纠纷极大地牵扯了基层民警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打击、防范、管理等公安主业的开展。为了做好调解工作,2014年,童游派出所与童游司法所加强协作,在派出所内设立“公调对接”调解室,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对18个村(社区)调委会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配齐配强基层调解委员会的力量,将司法调解制度与派出所接处警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纠纷快速调解新机制。2015年,童游派出所共接到纠纷类报警 1132余起,口头调解667余起,受理行政案件232起,其中当场调解149起,治安调解52起,案件调解率为86.64 %,民调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维护了童游辖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强服务,援助解民忧 “范某赔偿300元作为黎某的树苗损失补偿,你们双方同意吗?”近日,建阳区童游司法所工作人员在童游七姑村组织的“秉烛夜谈”活动中,就黎某的树苗被范某砍倒的赔偿纠纷进行调解,黎某与范某对调解员的建议没有异议,郑重地在协议上签字,按上了手印。 对于“秉烛夜谈”活动,七姑村的村民拍手叫好,村民李大爷告诉我们:“我们农民白天要在田间地头做农活,有问题到街道去反映就要耽误了农活,有时还不知道要找谁,现在司法所的同志到家门口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真是太方便了。” 考虑到农村群众白天忙农活,常常无法抽出时间,夜间时间较为空闲等特点,童游司法所创新工作方式,与各村(居)社区的人民调解员利用晚间空闲的时间进村入户,到村委会和社区的调解室去,组织召开解决各种影响稳定和谐的矛盾纠纷。施行过程中,童游司法所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和制度,制定了矛盾排查、议题确定、定时召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把法律服务送上门,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童游司法所主动为弱势群体、困难户等应援对象提供法律服务。2015年,童游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在村(社区)层面成立了司法工作室,并与法律诊所和个人命名调解室“三室合一”,整合司法所干部、律师、村(社区)片警、法律服务志愿者、村两委干部等人员力量,通过定期坐班、电话答疑、上门服务等形式,为群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 强整治,行动保民安 百姓看平安,首先看治安。一直以来,童游街道严厉打击突出犯罪,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2014年以来,童游派出所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了“剑盾”、“猎狐捕鼠”、“打黄赌、铲源头”、“亮剑扫毒”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各类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对敢于以身试法、危害社会的违法分子露头就打、坚决查处、决不姑息,有效遏制侵财案件高发势头,确保专项行动打出实效。 2014年至今,童游派出所共受理行政案件1348起,查处909起,童游辖区立刑事案件2090起,破获875起,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834名,其中,网上在逃人员 52名、刑事拘留146名、行政拘留379名、罚款127名、警告104名,强制戒毒26人。同时针对新区侵财类案件较多的特点,以“打团伙、打流窜”为主攻方向,成立专案组对涉及新区的侵财案件进行梳理归类和串并研判,从中排摸出一批有价值的破案线索,实现精确打击、深度打击,2014年共破侵财案件 41起,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 □张敏英 丁晓雄 林吉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