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台湾“第三景观”
2015-11-02 15:39:20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我们那次宝岛观光,是从台湾第二大城市——高雄开始的。一周下来,除了太鲁阁峡谷、日月潭风光、野柳风景区、台北故宫博物院、101大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给我留下美美印象和甜甜回味外,还领略到一些其他游客未必在意、不曾留意的东西。我把它们称为“第三景观”。 台湾各地,城市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但大多不算宽敞。即便如此,当你驱车或者漫步在大街小巷时,都不会听到刺耳的喇叭声,更难看到无视红灯横穿马路的行人。古朴而整洁的街市上,人来车往、秩序井然。尤其是在行人过马路时,无论白天黑夜,不分男女老少,车辆大多会减速缓行,甚至停了下来主动让行人优先。那天,从日月潭下了游艇上岸后,有几人余兴未消,把公路当成公园,一辆小车减速抵近后,跟在他们身后,慢慢移动、缓缓而行,不声不响、毫无怨言……文明驾驶、礼让行人,在台湾早已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台湾的交通文明,不在于硬件的先进、执法的严明,而在于居民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文明氛围。漫步台湾街头,很少见到交警。据导游林先生介绍,台湾市区,更多时候是一些遵纪守法、品行兼优的驾驶员,放弃休息时间或挣钱机会,主动来到街头充当便衣警察,义务协助管理交通。高度的自觉,加上有效的管理,城市交通总体比较安全顺畅。当然,偶尔也会出现堵车。 那天下午,我们驱车行进在宜兰县境内着名的“苏花公路”上,途经台湾东部苏澳镇时,遇到堵车。好几分钟时间过去了,司机依旧一副若无其事、不急不躁的样子。性急的我忍不住问导游:“司机师傅为什么不按喇叭催一催?”巧舌如簧、热情有加的林先生解释说:“在台湾人看来,路上行车被别人按喇叭是很丢面子的事。为了不丢面子或者少丢面子,最好的办法是自己轻易不对别人按喇叭。”怕我不理解,林先生接着说,“不论是车还是人,在路上走不动或者走得慢,总是有原因的。对他们鸣笛,不但无济于事,而且等于是在骂他。”台湾之行,我还有过一次“奇遇”。那天晚上,我们下榻在位于花莲市区、号称东台湾5朵梅花级国际观光饭店——中信饭店。住在这里,既可远眺太平洋的苍天碧海,又可一睹台湾中央山脉的青山翠岭景色。次日一大早,我就急切地翻身起床,一改往日在室内边看新闻边做活动的习惯,洗漱完毕,独自一人向饭店东头的海边逛去。 6点来钟,花莲码头。旭日东升、霞光万道,波光粼粼、海天一色,远方一艘海轮缓缓而行,几只海鸥在海面自由翱翔。一向热爱大海的我,在码头拍了几张照片后,意犹未尽。于是,退至公路内侧,再次举起相机,对着码头与大海,正准备拍照时,一辆红色摩托车,由远而近驶了过来。在离我左前方几米处,嘎然而止。我先是有点莫名,这大老早的海边,没街没市的,把车停在这里干什么?继而又想,或许是在等人,或是另有他事,管它作甚。便若无其事一样,继续拍我的照片。 我的业余爱好是“爬格子”。摄影对我而言,是业余的业余——不知所措、动作迟缓。当我好不容易按了快门,放下相机后,摩托车立马发动,由慢而快,一溜烟从我面前径直奔去。迟钝的我这才如梦方醒,原来,那人停车是怕影响我拍照,可我却连一声谢谢都来不及说。有点近视的我,赶紧瞪大眼睛,用目光追望过去,驾车人竟是一位飘着长发的黑衣女郎…… 离开台北前,当我用自责的口吻在导游面前说起这次“奇遇”时,林先生淡然一笑:这没什么,台湾人都这样。游客们远道而来,理所应当让各位把台湾的好景色带回去,如果闯人镜头,那多不好啊!(张桂辉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