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建阳桥巨变
2015-09-30 12:42:56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我的老家在四川。1947年举家迁至建阳后,迄今已近70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见证了新旧社会和改革开放前后建阳之桥的巨变。 建阳是座具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古城,崇阳溪、麻阳溪在此汇合,贯穿境内。据史载,建阳古城曾先后有四座古桥,大多是石礅木质结构。由于频繁的火灾及敌机轮番轰炸,到了1949年5月11日建阳解放后,城里仅剩下“一座半桥”。其中“一座桥”,即指水南桥,乃石礅单层钢杆架梁木面桥,全长185.5米,桥宽仅7米,人行道各宽0.75米,是唯一维系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桥。我家住在城内狮子巷口,中学就在河对岸。然而,1962年—1965年我在建阳一中读高中时,还得绕道水南桥,每天得花上一个小时,步行七八华里,才能到学校。“文革”期间,水南桥竟一度被封桥。“半座桥”指童游桥。因其一半是用石块拦腰从河床砌起的,石堰长达数十米,高2.5米。这条石堰将武夷山上游流下的河水从河床南侧挡住。而河床东侧的一半则是由12个木石桥墩连成的木板桥,上游河水从桥墩两侧流过。每逢洪水季节来临,洪水势必冲毁木板桥,只剩“半座石桥”,来往百姓只得乘船渡河,很不方便。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三十多年来,建阳与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城市拓展,三镇的桥梁也由原来的“一座半”增至12座。政府于1988年投资272万元,重新建造了水南大桥。新建的水南大桥采用最新式的贝雷钢架结构,全桥由三孔净跨50米桥拱组成,全长193米,桥宽20米,可同时四辆汽车交会。尔后,又于1993年对水东大桥加宽改造,使桥面宽增至14米。特别是1994年3月建阳撤县建市后,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与横南铁路的连接,为满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1996年政府又投资新建五里樟大桥和塔山大桥,使城郊原先单线的南北贯道的交通要道变成双线,极大方便了城内群众到火车站乘车和塔下工业园区的运输。 进入2005年以来,由于地处市北郊的南林、赤岸一带,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新区的核心区,致使建阳市区规划逐渐北扩至南林之上。区委、区政府加大力度,从2006年起,连接海西工贸城至赤岸的崇阳溪大桥建成后,紧接着林后大桥、南林大桥横跨在崇阳溪上。伫立在大桥上,但见桥下两岸绿色漫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之碧绿的溪水上白鹭击水,鱼翔浅底,构成一幅极为养眼的风景图,油然感觉到“车在桥上走,人在画中游”。 与此同时,位于城区西郊的麻阳溪流域,仅仅几年里,随着朱子文化、建盏文化和生态农业观光业等旅游业的开发,水西桥上游又接连新增出高速公路桥、七贤桥、考亭大桥。其中,考亭大桥为闽北跨度最长的连续梁大桥,被称为“闽北第一跨”。 除了在建的五福桥外,明年起在崇阳溪上还将在商校路口直达河边和渡头村口再新建渡口大桥和双龙大桥,使之建阳桥增至14座! 看到一座座新桥横跨在麻阳溪、崇阳溪、建溪之上,使之整座城市更加显山、露水、透绿,成为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山水园林城市,能在此座“宜居、宜业、宜文、宜养、宜游”的城市度过晚年,心里自然十分高兴。望见大桥灯柱上闪亮的灯光,与桥下流动着的银色波光相交辉映,都会感到家乡桥的美丽无比。 □李加林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