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 名扬书府风采
2015-09-22 17:11:35 来源:建阳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建阳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 我的家乡建阳,在武夷山南。八百年前,朱熹在建阳创办了一座考亭书院,宋末建阳人熊禾撰《考亭书院记》说:“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开篇就道出了朱熹与孔子的关系。朱熹一生注释与撰着甚丰,其中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编在一起并加注。建阳蔡元定是助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大学者,不仅如此,蔡氏一门四代出了九位贤儒。“五经三注,四世九贤”,讲的就是蔡氏子弟在五经中注释了三部经典(《易》《书》《春秋》)。四书五经,九部经典有七部在建阳注释并刻印成书,成为直至近代中国每个学子的必修书。请想一想,这地方曾有怎样的文化氛围? 朱熹生在福建尤溪,青年时以建阳籍学子参加科考及第,晚年又为何选择回建阳办考亭书院?盖因建阳这地方最适宜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建阳当时正是全国三大出版中心之一。朱熹与弟子注释的古代文献就在建阳刻印出版成为教本。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呢! 注释,就是往通俗化、大众化前进!这是继孔子编纂六经,孜孜于将散失的上古文化找回来并通过教育传下去之后,又一次意义甚伟的文化运动,它使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更多人受教育成为可能。建阳因之“书院林立,讲帷相望”,来此读书的非止建阳子弟,而是“四方学子负笈来学”。这促进了建本刻书业的繁荣,天下书商贩者往来如织,建本因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而使建阳享有天下“图书之府”的盛名。 在很多人印象中,欧洲国家的法制似乎一直比中国先进。可是,写出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着作的却是建阳人宋慈。为什么?宋慈青年时在建阳,常与家乡高士黄干、蔡渊、蔡沈等孜孜论学,探讨疑难。蔡渊、蔡沈即注释《易》《书》者。这样的文化氛围是我们理解宋慈所不能忽略的。中国古代法官勘查检验制度可远溯到春秋时期。中国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保留和传播中国悠久的勘查检验知识实有优势,宋慈就生长在出版业繁盛之乡,这为他集大成备下了极好条件,宋慈成为法医学之父,实属中国悠久文明发展之必然。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