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不事二主
2015-09-17 15:51:04 来源: 责任编辑:李建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元朝统一中国后,开始拉拢汉族士大夫,谢叠山卖卜建阳市中的踪迹被人禀报朝中。因谢叠山文名和威望俱高,元朝廷下旨召其入朝,许以高官厚禄。但叠山严词以绝。元朝廷先后五次派人来潭劝降叠山,均碰了钌子。为躲避元朝征聘和降元故旧的纠缠,叠山隐居建阳后山堂,以教书为生。 至元二十五年(1288)七月,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接到元朝押送叠山去京都的特旨,委派建宁路和建阳县地方长官前往后山堂召叠山。魏天祐设下圈套,骗叠山入城区易卜,将其拘捕。 这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叠山被强押入都。士友、门生不畏元朝高压政策,前来送行。叠山形容枯瘦,衣衫破烂,穿着双破了洞的鞋子,但精神抖擞,毫不畏惧,慷慨赋诗以别众人: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 天下岂无龚胜洁,人间不独伯夷清。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此诗天宗明义表示:我犹如那高山松柏,雪中枝叶更为青翠,此行目的在扶植“纲常”。诗中龚胜(汉朝人)和伯夷(商朝人),都是古代“忠臣不事二主”的典型。王莽纂汉后,欲封龚胜为国子祭酒,他绝食抗议十四日而卒。伯夷在商亡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诗中提到的南八,是唐朝将领南霁云的小名。安史之乱时他与张巡同守睢阳,兵败两人同被俘并判斩。临刑前,张巡对南霁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神志若然,步其后就义。叠山自比霁云,向元统治者宣告了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叠山至京师,为表达自己“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之心志。数日“绝粒不食”。狱卒将药掺入粥中送给叠山,他把药粥泼得满地,怒曰:“吾欲死,汝仍欲生我耶!”这年四月初五夜,叠山再未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在漆黑的牢房内凄凉谢世,享年64岁,遗容凛然如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