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失大潭 月迷双溪
2015-09-17 15:49:03 来源: 责任编辑:李建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双溪又流淌了数百年,历史到了元朝。 元兵南侵,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当邑中黎民百姓还未“醒悟”是怎么回事时,穿羊裘拖着小辫子的蒙古军已骑着高头大马占领了大潭城。 这事发生在至元十四年(1277),建阳从这年起成为大元帝国的领土。在“忠臣不事二主”的儒家思想主导下,南宋亡国之时,江南有不少士大夫以身殉国.以死表示对元统治者的抗议。 有位叫钟季玉的人,是宋江西运判提点。元兵过江,他逃匿建阳,建阳又被元兵占领后,他眼见大宋王朝气数已尽,亡国之势不可逆转,叹息日:“偷生陷地,吾不为也。”遂以身殉国。 据《县志》记载,朱熹三世孙朱浚(字深源),被理宗皇帝招为驸马。大难当头,他表现了“大儒世胄,义不可辱”的民族气节。元兵攻入建宁府后,他携公主退撤福州,誓与福州知府王刚中死守孤城。结果王刚中变节降元,朱浚誓死不从,仰天大哭对公主目:“卿帝室王姬,吾大儒世胄,义不可辱。”说罢,双双饮药自杀,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 这件事,除《县志》记载外,邑人熊禾也记录在案: “宋亡,公(朱熹)之曾孙浚以死书著。呜呼l大圣大贤之生,其有关于天地之化,盛衰之运者,岂可浅言哉!” (《重修考亭书院记》) 在那时,蒙古国和大宋是两个国家。在国家艰危之际,黎民百姓表现出大忠大勇的爱国主义精神,丢下犁耙拿起刀,与元军拼一死战。与建阳密切相关的是至元十五年(1278)十一月邻县政和爆发的黄华和许夫人领导的畲民起义。黄华的队伍“剪发文面”,号“头陀军”。建阳和闽北各县民众奋起响应,起义军发展到三万余众,最后遭元军镇压,黄华自焚而死。 |
相关阅读: